[实用新型]电池组封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4841.0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蔡榆;毛伟弘;李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榆;毛伟弘;李晋云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储能电池的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锂电池类储能电池的应用上,虽然其具有特定的性能优势,但由于该类电池自身对使用条件要求的限制,造成其在串并联使用时,只能根据使用对象的要求来组成有特定输出电压的、单一的电池组,所构成的电池组无法进行可靠的、方便的串联,或者并联使用,不同的使用对象均必须使用单体电池芯进行不同的串并联组合,造成连接好的电池组仅仅只能应用于使用对象指定的设备。如果设备所需电压发生变化,将无法把已经封装的电池组进行串并联调整,来满足设备的新的使用要求,只能重新用单体电池芯进行串并联封装,如24伏电压的电池组不能用12伏的电池组串联组成,因此所封装的电池组缺乏组合使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互换性、通用性和能自由组合使用的电池组封装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组封装体,包括电池组外壳、电池体、电源管理控制板和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电池体和电源管理控制板置于电池组外壳中,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置于电池组外壳的端面上,电源正极充放电端口、电源负极充放电端口、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组成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电池体中的正极端伸出电池组外壳作为电池组封装体的电源正极充放电端口,电池体中的负极端伸出电池组外壳作为电池组封装体的电源负极充放电端口,电源管理控制板与电池体联接,其充放电状态检测端通过接线伸出电池组外壳作为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
所述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至少为两个端口。
所述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可为固定端口作接线端口,也可为以电线为引线引出端口。
所述电池体内由至少一只单体电池芯构成,各单体电池芯间为串联。
所述电池体内由至少一只单体电池芯构成,各单体电池芯间为并联。
所述电池体内由至少一只单体电池芯构成,各单体电池芯间为串并混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组封装体,将单体电池芯封装后,使其具有正负电源充放电端口、充电状态检测端口和放电状态检测端口,该封装体能根据使用对象的使用条件要求,经过串联、并联或者串并混联以组成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组合电源装置,这样为电源装置实际应用提供了可互换性、通用性和自由组合能力,简化了电池组的管理,控制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封装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只单体电池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只单体电池芯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只单体电池芯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只单体电池芯串并混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组外壳,2-电源正极充放电端口,3-电源负极充放电端口,4-充放电状态检测口,5-电源管理控制板,6-电池体,7-单体电池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组封装体,包括电池组外壳1、电源管理控制板5、电池体6和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电池体6和电源管理控制板5置于电池组外壳1中,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置于电池组外壳1的端面上,电源正极充放电端口2、电源负极充放电端口3和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4组成电池组电源充放电端口,电池体6内至少由一只单体电池芯7或者多只单体电池芯7以串联、并联或串并混联组成,电池体6中的正极端伸出电池组外壳1作为电池组封装体的电源正极充放电端口2,电池体6的负极端伸出电池组外壳1作为电池组封装体的电源负极充放电端口3,电源管理控制板5与电池体6内各单体电池芯7连接,其充放电状态检测端通过接线伸出电池组外壳1作为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4,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4为四个,用于检测该电池组封装体中的电池体6内电池芯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组封装体,将单体电池芯封装后,使其具有正负电源充放电端口、充放电状态检测端口,该封装体能根据使用对象的使用条件要求,经过串联、并联或者串并混联以组成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组合电源装置,这样为电源装置实际应用提供了可互换性、通用性和自由组合能力,简化了电池组的管理,控制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可维护性。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榆;毛伟弘;李晋云,未经蔡榆;毛伟弘;李晋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4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故障穿越变流器
- 下一篇: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