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健腰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3541.0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芝 |
主分类号: | A41F9/02 | 分类号: | A41F9/02;A61F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健 腰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日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保健腰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起居都非常安逸,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人们犯各种毛病,例如腰椎不好、睡眠不好、免疫力下降等等。很多商家也尝试着研发各种保健用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专利号为“03218818.8”、名称为“一种保健腰带”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腰带,它的腰带内连接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与电源线及插接头连接。所述腰带内的加热元件是加热电阻丝线,加热电阻丝线上包裹着防水耐高温绝缘层,带绝缘层的电阻丝线均匀固定在腰带内。所述的腰带上连接有松紧带和软带。这种保健腰带,它能对人腰部受风、受寒部位进行有效的保健治疗。
前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腰带,由于是采用加热元件与电源线及插接头连接,所以人们佩戴这种腰带时必须离插座较近,这就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活动,使用上具有不方便性。另外,采用加热元件,必须在佩戴时与电源相连接,仍然存在安全上的不可靠性。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保健腰带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保健腰带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健腰带,该保健腰带解决了现有的保健腰带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安全性不可靠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保健腰带,包括腰带,腰带的中部的内侧面缝制有袋子,袋子内放置有发热器。
所述腰带的两侧活动扣接在一起。
所述腰带的两侧的外端面缝制毛贴片,腰带的两侧的内端面缝制钩贴片。
所述毛贴片呈条状,沿腰带的长度方向缝制。
所述袋子不封口。
所述腰带的两侧的外端面各缝制有弹性带,弹性带的活动端缝制有钩贴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腰带的中部的内侧面缝制有袋子,袋子内固定有发热器,当开启发热按钮时,预先充满的电能将转成热能,由导热片导热,可以对人体的腰部进行保暖,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新陈代谢,对人体的腰椎起到保健的效果;整体具有较好的健身效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器拉出时的示意图;
元件及附图标记:
图1——图3中:
腰带10,发热器11,
袋子12,毛贴片13,
弹性带14,钩贴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保健腰带包括:腰带10、发热器11、袋子12、毛贴片13、弹性带14、钩贴片15。
腰带10的中部较宽、两侧较窄,较宽的中间部分可以更大范围的与人体的腰部贴合。
腰带10的两侧活动扣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结构是,在腰带10的两侧的外端面缝制毛贴片13,毛贴片13呈条状,沿腰带10的长度方向缝制,这样便于腰带10调整适用于不同腰宽的使用者,同时,在腰带10的两侧的内端面缝制钩贴片15,通过钩贴片15与毛贴片13的贴合固定,来调节腰带10的松紧配合度。
腰带10的中部的内侧面缝制有袋子10,袋子10内固定有发热器11,发热器11装在袋子10内。发热器11是一个可充电的盒体,配设有按钮、充电接口、指示灯,表面具有导热片,当开启发热按钮时,预先充满的电能将转成热能,由导热片导热。该发热器11单独使用可以暖手,放置于腰带10的袋子10内,可以对人体的腰部进行保暖,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新陈代谢,对人体的腰椎起到保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袋子10可不封口,便于将发热器11取出,对腰带10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有腰带10的两侧的外端面各缝制有弹性带14,弹性带14的活动端缝制有钩贴片15,该钩贴片15可以贴合于毛贴片13上。拉动弹性带14到一定位置,然后将钩贴片15与毛贴片13贴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以适合腰部宽度不同的消费者。
本实用新型如果袋子10内没有放入发热器11,仍然可以用作健身腰带10,可以起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芝,未经刘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3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脉输液滴速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烤箱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