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节能中餐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3095.3 | 申请日: | 2012-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晶华 |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3/12;F24C15/00;F23D14/02;F23D14/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节能 中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节能中餐灶,属厨房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餐饮业使用的中餐灶,大多为耐火砖和耐火水泥构成炉膛,后混式燃烧器,缺乏防空烧设施,不具备空燃同步调节手段。其缺陷首先是炉膛长时间接触高温火焰,使用寿命短,维修频率高;其次是燃气由单孔直线喷嘴输出,与空气的接触机会少,部分燃气未及接触到空气实现燃烧就随烟气移离燃烧室,被排油烟机吸走排入大气,即能耗高又污染;其三是炒锅离灶时火焰仍在作无功燃烧,无谓浪费资源;其四是调节燃气供气量来调节火力大小时,无法同步调节助燃风的供给量,致使燃气的燃烧无法处在最佳状态,直接后果是热效率低、有害气体排放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中餐灶诸多弊端的结构性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节能中餐灶,从技术上综合性地引入各个环节的节能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综合节能中餐灶由金属保温炉膛、弹簧式防空烧装置、预混式燃烧器、空燃同步调节器4个单元组成。金属保温炉膛由膛体、安装孔、安装脚、燃烧室、保温层构成,膛体底部中心有圆孔,圆孔边沿向下延伸为燃烧室,安装脚在燃烧室壁外侧,保温层由石灰和石棉构成,保温层涂敷在膛体外侧。
弹簧式防空烧装置由点火器、碰触帽、传动杆、壳体、封闭定向螺帽、弹簧、控制器构成;传动杆顶部有碰触帽,中间安装定位销,下端为斜面,碰触帽处在锅的下方,控制器内有电磁阀、行程开关、点火器,电磁阀的连接管引接到控制器壁外连接燃气管道,行程开关的碰触部穿过控制器壁,处在传动杆斜面对应位置。
预混式燃烧器由燃烧器壳体、预混室、燃气管道、燃气喷嘴、燃烧板构成,壳体下端连接助燃风管,燃气管道在壳体下端靠近底部位置穿过壳体,燃气管道在预混室的延伸端连接燃气喷嘴,燃烧板为蜂窝状设计,安装在预混室和燃烧室之间。
空燃同步调节器由燃气开关,连通轴,助燃风调节阀,助燃风管构成,燃气开关连接在燃烧器的燃气管道,连通轴的一端连接燃气开关,另一端连接助燃风调节阀,助燃风调节阀连接在鼓风机通往燃烧器的助燃风管中间。
燃烧器壳体上端连接在金属保温炉膛的燃烧室,通过螺栓将燃烧器紧固在安装脚;防空烧装置的碰触帽穿过安装孔,定位在炉膛内锅的下方,电磁阀通过燃气管连接在燃烧器喷嘴前端、燃气开关后端,传动杆的升降由锅和弹簧赋予动力,传动杆的动作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或关;鼓风机由助燃风管经空燃同步调节器的助燃风调节阀连接燃烧器,连通轴的一端连接燃气开关轴,另一端连接助燃风调节阀轴,燃气开关和助燃风调节阀同步动作。
当锅下落时压下碰触帽,传动杆向下移动,行程开关的碰触部被推动,电磁阀开启、点火器工作,燃气经燃气电磁阀被输送到燃烧器点火燃烧;鼓风机输出的助燃风经助燃风管、助燃风调节阀由预混室底部进入预混室,进行燃烧前的预混合,混合气体经过燃烧板进入燃烧室的过程,因燃烧板是蜂窝状设计,混合气体实现再混合;燃烧是在燃气和助燃风混合尽可能充分后进行,燃气的燃烧便尽可能彻底;当锅离灶,因弹簧伸张推动传动杆斜面离开行程开关碰触部,控制器关闭燃烧器气源炉灶熄火,避免无功空烧的无谓浪费;金属保温炉膛在体现金属耐烧、坚固属性的同时,保温层将热量围护在炉膛内避免散失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综合技术手段,让节能不留死角,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最大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金属保温炉膛截面示意图;
图2是弹簧式防空烧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3是空燃同步调节器截面示意图;
图4是预混式燃烧器截面示意图;
图5是综合节能中餐灶截面示意图。
图中A、金属保温炉膛,B、弹簧式防空烧装置,D、预混式燃烧器,11、膛体,14、安装孔,15、安装脚,16、燃烧室,17、保温层,20、点火器,21、碰触帽,22、传动杆,23、壳体,24、封闭定向螺帽,25、弹簧,26、控制器,44、燃烧器壳体,45、预混室,38、燃气管道,42、燃气喷嘴,47、燃烧板,35、燃气开关,39、连通轴,30、助燃风调节阀,37助燃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晶华,未经王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3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盾构法斜井应对大变形地层的施工用衬砌管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真空单向阀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