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1488.0 | 申请日: | 201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民;杨立春;陈雅婉;杨荣强;刘宏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Touch Panel)是一种配置于显示器屏幕上的装置,供使用者藉由手指或触控笔触压触控面板上的相应位置,完成数据传输或选择所需的讯息。市面上,具备触控面板的触控式电子产品,包含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数字相框、掌上游戏机、手机、导航装置等。
然,触控面板在白天或灯光下使用时,外界光线射入其触控面,使外界光线在其触控面产生反射光,会明显地影响其画面的可视性,因此,通常在触控面板上会形成防眩结构以克服眩光问题。然而以往的防眩结构多以化学材料进行喷溅或蚀刻制成,该等化学材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触控面板上以物理性的处理方法形成一微凹凸表面的防眩结构以克服以化学方式处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
一防眩结构,其是以物理性的处理方法在一上盖基板形成的一微凹凸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眩结构是由孔隙材料进行研磨而形成粗糙的凹凸表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眩结构是由稀土金属材料进行抛光而形成微细的凹凸表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眩结构的平均表面粗糙度为1.51-1.81um。
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电极层,其形成于上盖基板的与防眩结构相对的另一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极层为单层电极层或双层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抗菌层,形成于该防眩结构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抗菌层是由镀膜方式或涂布方式形成的一抗菌薄膜层。
在一实施例中,该抗菌层由奈米银、光触媒或两者之组合制成的薄膜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触控面板」,其防眩结构的制成是透过物理性而非化学性,相较之下更具环保效益,另外,该触控面板藉由该抗菌层的设置,可灭低因为触碰该触控面板而造成细菌传染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基板表面处理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包括:一防眩结构11,是以物理性的处理方法在一上盖基板17形成的一微凹凸表面。其中,上盖基板17具有一微凹凸表面,即防眩结构11,及与防眩结构11相对的另一表面,而一电极层形成于该上盖基板17的与防眩结构11相对的另一表面,该电极层的具体结构将会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上,该触控面板10设置于一显示面板1上,该触控面板10由下至上系依序包含有一承载基板13、一下电极层14、一间隔层15、一上电极层16及一上盖基板17。该显示面板1发出的光透过触控面板10将影像呈现给使用者,使用者藉由该触控面板10进行相应的操作。该防眩结构11即是该触控面板10的上盖基板17的一微凹凸表面,其中,该上电极层14和下电极层16可由氧化铟锌,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制成。此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为双层电极层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去除间隔层15与下电极层16,触控面板也可为单层电极层结构,或是去除承载基板13,则上盖基板17即是保护外盖又是起承载作用的承载基板,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触控面板的类型,可以是电容式、电阻式,声波式等。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基板表面处理之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处理流程包括:
(1)利用研磨机以孔隙材料,例如,刚玉、金钢砂或其它具有相同效能之研磨材料进行上盖基板17的上表面的研磨,使上盖基板17的上表面呈现粗糙的凹凸表面(如步骤S10所述);
(2)再利用抛光机以稀土金属材料,例如,氧化铈进行该上盖基板17的表面抛光,去除研磨留下的大的凹陷和裂纹,使上盖基板17的上表面相较于步骤S10呈现较微细的凹凸状表面,进而形成上盖基板17的防眩结构11,且控制该防眩结构11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在1.51-1.81um的范围内,藉此抑制外界光线造成的炫光(如步骤S11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1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超载实时监测及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12口硬盘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