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9010.4 | 申请日: | 2012-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8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玲;朱姗;王伟;叶盛;姚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23/18 | 分类号: | B02C2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降低 nox 形成 磨煤机 一次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5241915 披露一种在锅炉一次风机内设置管道燃烧器以提高一次风温度和降低一次风含氧量改善磨煤机运行并降低一次风含粉气流时燃烧NOx生成的装置和方法。在该装置和方法提出在通往磨煤机的一次风管道设置管道燃烧器(DUCT BURNER)用于增加气流的扰动,使煤粉和空气更好的混合,同时燃烧会使一次风温度升高和含氧量降低。
美国专利7261046介绍了直接将引风机出口的烟气引入一次风机进口分别进入空气预热器和绕过空气预热器进行掺混成为一次风的装置和方法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上述装置和方法的缺点表现如下:1)一次风气流的温度随煤种的挥发分含量而定,一般情况下不宜超限,否则造成一次风管道内煤粉自然的危险;2)所设的管道燃烧器要使用昂贵的油和气;3)该燃烧器要附设一些如油箱和总天然气管线等增加投资和安全管理;4)将引风机出口的烟气再循环至一次风机入口,这一方法的缺点是风量时会影响引风机工况。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磨煤机引风装置进行改进,能够有效降低NOx形成,并且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能够有效降低NOx形成,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送风机和一次风机,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风出口、一次风机冷风出口和引自除尘器出口的烟气管道通过文氏管装置和磨煤机的混合风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利用文氏管造成的压差抽吸除尘器出口的烟气用于和冷、刃风掺混形成低含氧量的一次风,以利于一次风粉的欠氧燃烧降低NOx 生成。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将热风、冷风和温度150℃左右再循环烟气的混合风作为供应磨煤机的风源,能够有效降低NOx形成,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不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空气预热器 2 送风机 3 一次风机
4 文氏管装置 5 烟气管道 6 烟气出口
7 二次风管 8 混合风 9 冷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降低NOx形成的磨煤机一次风混合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1、送风机2和一次风机3,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1的热风出口、一次风机3冷风出口和引自除尘器的烟气管道5通过文氏管装置4和磨煤机的混合风管道相连,形成去磨煤机的混合风8。所述空气预热器1还包括烟气出口6和去燃烧器的二次风管7,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热风加冷风及温度150℃左右再循环烟气的混合风作为供应磨煤机的风源,具体优点如下:
1)再循环烟气量与热风量之间适当调节使用:磨煤机出口风温符合煤种要求;一次风机3冷风的含氧量约为21%(正常空气),来自除尘器的烟气管道5的烟气的含氧量约为5~6%,因此掺混后去磨煤机的混合风8的含氧量在14%左右,既满足磨煤机内干燥煤粉和出口一次风温要求又降低了一次风的含氧量以利实现一次风低氧燃烧;
2)在系统中设置了文氏管装置4以抽吸除尘器出口引风机进口处的已经净化了的烟气,省去了烟气再循环风机;
3)由于一次风气流含氧量低有助于在煤粉气流在欠氧氛围下着火,从而有效抑制了NOx生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9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