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8816.1 | 申请日: | 201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邓银栓;唐康来;陈雍华;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F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肘关节 强直 防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
背景技术
肘部手术后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固定,但长时间的固定容易造成肘关节强直,利用一种能够方便病人自行操作的肘关节被动活动装置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肘关节强直,最大限度促进病人康复,现有技术中,利用具有齿条的连接件对肘关节的姿势进行调节,但是这种结构的调节因力臂短,对肘关节姿势连续调节能力差,而调节幅度过大很容易引起病人疼痛加重或者造成骨折,所以解决好连续调节的问题,对病人肘关节功能的康复,以及减轻功能锻炼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肘关节强直防治器不能对肘关节的姿势进行连续的调节,提供一种能够连续调节肘关节姿势,且结构简单的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包括上臂固定筒、前臂固定筒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度调节装置,所述弧度调节装置包括上臂连接件与前臂连接件,所述上臂连接件与前臂连接件两者为相互配合的弧形套接件,两者通过相应的卡固元件锁定。
进一步,所述上臂连接件与前臂连接件都设有槽口。
进一步,所述前臂固定筒延伸至腕关节。
进一步,所述卡固元件为螺栓。
进一步,所述卡固元件为液压紧固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弧度调节装置为弧形套接件,在进行肘关节姿势调节及功能锻炼时,能够做到连续的对其进行调节,在弧度调节装置范围内可任意进行调节,并且在调节过程中调节方式的连续性,可以使肘关节随时调节于伸屈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当病人感觉疼痛而不能耐受时可随时停止调节,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中弧度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中弧度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术后肘关节强直防治器,包括上臂固定筒2、前臂固定筒1以及连接两者的弧度调节装置,弧度调节装置包括上臂连接件4与前臂连接件3,所述上臂连接件4与前臂连接件3二者为相互配合的弧形套接件,上臂连接件4与前臂连接件3通过相应的卡固元件6锁定,在本实施例中,卡固元件使用螺栓,当然其他具有卡固作用的元件同样适用本实用新型。其中,上臂连接件4与前臂连接件3都设有槽口5,卡固元件6设置在槽口,用于上臂连接件4与前臂连接件3的锁定。当需要对肘关节术后病人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时,将前臂连接件3伸入或拉出上臂连接件,确定好位置后旋紧卡固元件6实现对前臂连接件和上臂连接件的固定,在具体操作中,前臂固定筒2需延伸至腕关节,使前臂的力臂增大,增大了肘关节术后被动活动范围,能有效避免肘关节强直。
本实用新型中上臂连接件4和前臂连接件3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甚至是任意的形状,只需要保证上臂连接件4和前臂连接件3的形状相同,且直径不相等即能满足要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卡固元件使用液压紧固装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8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