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8409.0 | 申请日: | 201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2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铿;陈绍源;吕岳敏;黄晓银;欧建平;林树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林天普;丁德轩 |
地址: | 515065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射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屏,尤其涉及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为了达到更方便使用、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具人性化的目的,许多电子产品已采用触摸屏作为输入装置代替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现有的触摸屏大致可分为电容式、电阻式、感光式等类型。电容触摸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中。电容触摸屏的特点是透过率高,并且触摸施压不必用力,可以抵御恶劣的外界环境,例如:水、温度变化、潮湿等,故使用寿命长,工作时还可以实现多个触摸点的同时探测,操作使用更为人性化。
一般的电容触摸屏都设置有感应板和覆盖板,为满足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要求,出现了单基板的电容触摸屏,即单片式电容触摸屏。单片式电容触摸屏一般包括一基板,基板的内侧面设有感应区域和遮掩区域,感应区域上设有感测电极层,遮掩区域上设有遮掩层和周边线路。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多个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相互交错形成感应阵列。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的交叉处还设置有跳线结构,使得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在各自的方向上导通,并且相互之间不会发生短路。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触摸屏时,接触点处的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电路检测,就可以判断触摸的发生以及接触点的坐标。为了将电容触摸屏设计为透明的,上 述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往往采用透明导电层,如氧化铟锡(ITO)制作而成。
上述单片式电容触摸屏,在制造过程中,先在基板的内侧面上涂布遮掩层,并且进行图形化;接着再在基板的内侧面上镀制一层电极膜,将电极膜图形化为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然后在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的交叉处设置包括底部连接、绝缘垫块和顶部连接的搭桥结构,这又需要进行多次镀膜和图形化工艺。即是,需要在基板的内侧面进行反复涂布、镀膜和图形化等工艺,其制作难度更大,工艺更复杂,产品良率更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这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厚度较低,制作工艺简单,并且产品良率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包括基板和遮掩层,基板上设置有感测区域和遮掩区域,遮掩层设置在基板的内侧面并处于遮掩区域上,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透明柔性膜和第一粘合层;第一透明导电层附着在基板的内侧面上,并被图形化为第一方向感测电极;第二透明导电层附着在透明柔性膜的内侧面上,并被图形化为第二方向感测电极;透明柔性膜的外侧面通过第一粘合层粘贴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内侧面。
将第一方向感测电极设置在基板的内侧面,第二方向感测电极设置在透明柔性膜的内侧面,透明柔性膜构成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的绝缘,由于透明柔性膜非常薄,因此,该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厚度基本接近单基板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厚度较低,满足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轻薄化要求;另外,由于不用在基板的内侧面反复进行涂布、镀膜和图形化工艺(例如形成感测电极、底部连接、绝缘层、顶部连接等工艺过程),只要分别在基板和透明柔性膜的内 侧面分别形成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然后进行一道粘贴工序就可以,使得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制造工艺的简单化,使得产品良率大幅度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周边引线和第二周边引线;第一周边引线设置在所述遮掩层的内侧,第一方向感测电极向外延伸并与第一周边引线连接;第二周边引线设置在透明柔性膜上并且位置与遮掩区域相应,第二方向感测电极向外延伸并与第二周边引线连接。第一周边引线和第二周边引线设置在遮掩层的相应位置,受到遮掩层的遮掩,使得更加美观、大方。第一周边引线可由一金属层图形化而成,第二周边引线可由银胶印刷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外接端和第二外接端;第一外接端设置在所述遮掩层的内侧;透明柔性膜上设有与第一外接端位置相应的通孔或缺口;第二外接端设置在所述透明柔性膜上并且处于通孔或缺口的一侧。第一周边引线和第二周边引线分别通过第一外接端和第二外接端与外部的柔性电路板(PFC)连接。在透明柔性膜上设置通孔或缺口,露出第一外接端,第一外接端透过通孔或缺口,通过银胶或各向异性胶与外部的柔性电路板(PFC)连接;而第二外接端则直接通过银胶或各向异性胶与外部的柔性电路板(PF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未经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8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