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板栅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7893.5 | 申请日: | 201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光;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72 | 分类号: | H01M4/72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任葵 |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板栅。
背景技术
板栅在电池中的作用是支撑活性物质,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和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的分布在活性物质上。板栅应能够容纳一定质量的活性物质量,同时在电流通过时,电压降的损失小。行业内现在绝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周围边框、极耳、横筋、与横筋垂直相交的竖筋。因如今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大都采用内化成及边极耳铸焊。而这种横竖筋条均匀分布的设计,使电流分布极不均衡,在极耳区有较大的电压降损失,且极板下半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流活性物质利用率的蓄电池板栅。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解决:
一种蓄电池板栅,包括边框、极耳、多个横筋条和多个竖筋条,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边框的顶部,所述横筋条水平设置,所述竖筋条与所述横筋条相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边框下端且一端与边框相交,一端与横筋条相交的辅助筋条,所述辅助筋条至少有一个且垂直所述横筋条。
所述辅助筋条与所述竖筋条间隔设置。
所述辅助筋条的长度从中所述边框的中央到边缘逐渐递增。
所述辅助筋条对称设置。
所述竖筋条向极耳方向倾斜且,所述竖筋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所述竖筋条平行设置。
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2°≤α≤5°。
所述夹角α为3°。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边框的下端设置有辅助筋条,辅助筋条一端与边框相交一端与横筋条相交,且垂直横筋条,减小电压降损失,在大电流放电时有明显的效果,且极板在化成过程中下半部化成效果好,不仅提高了活性物质利用率,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增加了电池的机械强度,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松膏及掉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板栅,其一种实施方式,包括边框11、极耳12、横筋条13、竖筋条14和辅助筋条15。横筋条13和竖筋条14均有多个,辅助筋条15至少有一个。极耳设置在边框11的顶部,横筋条13水平设置,且两端设置在边框11上,竖筋条14的两端也设置在边框11上,竖筋条14与横筋条13相交,辅助筋条15设置在边框11的下端,即辅助筋条15设置在边框11的下半段,辅助筋条15的一端设置在边框11上,另一端设置在横筋条13上,辅助筋条15与横筋条13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筋条15与竖筋条14间隔设置,即每两个竖筋条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辅助筋条1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筋条15的长度从边框11的中央到边缘逐渐递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筋条15对称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竖筋条14向极耳12方向倾斜,竖筋条1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竖筋条14可以平行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竖筋条1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2°≤α≤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夹角α为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7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动力电池
- 下一篇:集流体以及采用该集流体的电池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