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端面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6698.0 | 申请日: | 201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水 |
| 主分类号: | B24B21/06 | 分类号: | B24B21/06;B24B21/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成明新 |
| 地址: | 528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端面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件的加工设备,特别是可自动对该工件的端部表面进行研磨抛光之端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件(如木制、碳纤等产品)其表面须经磨研抛光后,才能再进行上色加工。然以手工研磨抛光,操作者需具备较高的工作经验,且整个加工时间较长,因此并不适合目前大量生产的制造模式。
单机研磨方式可由操作者取工件对应砂轮机进行研磨加工,或手持砂轮机对着工件表面进行加工。此种方式研磨所耗费的工时可缩短;但是工件若要经粗磨与细磨等不同研磨度的加工,操作者要更换不同的研磨机具或是搬动工件,因此仍有操作不方便的情形。
此外,对于长条状工件,或具曲度的长条状工件,其端部因面积小且不易定位,故以一般研磨方式的来研磨端部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端面加工装置,特别是可自动对该工件的端部表面进行研磨抛光之端面加工装置。藉此达到方便及快速加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一种工件端面加工装置,它包含:一第一研磨机构,其具有一第一研磨组装配在一可滑动位移的第一滑座上,其中该第一研磨组由复数个第一滚轮及一第一砂带组成,且该第一砂带是绕设在各第一滚轮外表面;一第二研磨机构,是对应该第一研磨机构,其具有一第二研磨组装配在一可滑动位移的第二滑座上,其中该第二研磨组由复数个第二滚轮及一第二砂带组成,且该第二砂带是绕设在各第二滚轮外表面;一第一推动单元,是包含一第一推动气缸及一第一模块,该第一模块装配在该第一推动气缸的一端,且对应该第一砂带;一第二推动单元,是包含一第二推动气缸及一第二模块,该第二模块装配在该第二推动气缸的一端,且对应该第二砂带。
是以,工件通过第一研磨组及第二研磨组时,第一砂带及第二砂带可搭配滑动位移及各推动单元的推迫,进而贴抵工件的端部表面,以执行研磨加工。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自动地、快速地及确实地使砂带接触工件的端部表面以进行研磨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研磨机构及第二研磨机构位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推动单元及第二推动单元推迫砂带贴抵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装配在基座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旋转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基座 (12)第一嵌入槽 (14)第二嵌入槽
(20)第一研磨机构 (22)第一研磨组 (24)第一滚轮
(26)第一砂带 (30)第二研磨机构 (32)第二研磨组
(34)第二滚轮 (36)第二砂带 (40)第一滑座
(42)第一滑杆 (44)第一位移气缸 (50)第一固定座
(52)第一嵌入部 (60)第二滑座 (62)第二滑杆
(64)第二位移气缸 (70)第二固定座 (72)第二嵌入部
(80)第一推动单元 (82)第一推动气缸 (84)第一模块
(90)第二推动单元 (92)第二推动气缸 (94)第二模块
(1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揭露一基座(10)上配置有一第一研磨机(20)及一第二研磨机构(30)。
更进一步,第一研磨机构(20)是一第一研磨组(22)组结合一第一滑座(40),且第一滑座(40)可活动地装配在一第一固定座(50)上。再者第一固定座(50)是装配在基座(10)上。
又第一滑座(40)是配接一第一滑杆(42),且该第一滑杆(42)穿过第一固定座(50);此外一第一位移气缸(44)位在第一滑座(40)的一侧,且第一位移气缸(44)一端结合第一滑座(40)。
第二研磨机构(30)是一第二研磨组(32)结合一第二滑座(60),且第二滑座(60)可活动地装配在一第二固定座(70)上。再者第二固定座(70)是装配在基座(10)上。
又第二滑座(60)是配接一第二滑杆(62),且该第二滑杆(62)穿过第二固定座(70);此外一第二位移气缸(64)位在第二滑座(60)的一侧,且第二位移气缸(64)一端结合第二滑座(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水,未经陈金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6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氮加注装置
- 下一篇:聚氨酯圆柱形型材及成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