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支架基础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5644.2 | 申请日: | 2012-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丁慈鑫;张庆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慈鑫;张庆中 |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刘新年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太阳能 发电站 支架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支架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大量采用支架支撑光伏组件板的安装方式,每一根支架柱下都需配置一个构件基础,目前采用的大都是现场浇筑的方式。由于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场地往往位于荒漠化地区(沙漠、戈壁滩、石漠化坡地、沼泽地、水岸滩涂等),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都比较缺乏,因此目前支架基础现场施工方法存在造价较高、质量较差、工期较长、用工用料较多、投入的施工机械较多、施工管理较困难等问题。这对于尽快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成本及降低发电成本是极为不利的,有必要研究新的支架基础结构形式和新的现场施工方法以改变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支架基础。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支架基础,包括预制的中心柱体、基座、筒节和现场填充的砂石土方两部分;基座设置在中心柱体的底部,中心柱体位于基座上部的中心位置,筒节设置在基座上;筒节的平面尺寸不大于基座的平面尺寸,筒节与中心柱体和基座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砂石土方,砂石土方的重量构成支架基础整体重量的一部分。
中心柱体是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基座是圆柱形状、棱柱形状、圆台形状、棱台形状中的一种。
基座和筒节是分离的两个部件。
基座和筒节是浇筑在一起的一个部件。
基座中还设置有灌浆通孔。
支架基础还配置有附加筒节。
筒节的底面形状与基座的底面形状一致。
现有技术大量采用在现场现浇柱下大放脚实心体基础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混凝土消耗量30%以上,对于较大体量的实心体支架基础而言甚至可以减少混凝土用量50%以上。由于支架基础预制部分本身的重量较小,相应减少了预制工程量物流运输量现场安装工作量,而空腔内填土后并不减少基础整体的设计重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大缩短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工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基础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带有灌浆通孔的支架基础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架基础的现场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支架基础的预制部分由中心柱体1、基座2、筒节4组成,基座2设置在中心柱体1的底部,中心柱体1位于基座2上部的中心位置,筒节4设置在基座2上,筒节4的平面尺寸不大于基座2的平面尺寸,筒节4与中心柱体1和基座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砂石土方,砂石土方的重量构成支架基础整体重量的一部分。在使用时,太阳能光伏板的支架柱安装在中心柱体1的顶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基础,其立面与剖面形状形同于火锅,在工程实践中,可以俗称为火锅式基础。
中心柱体1可以做成各种规则的柱体形状,例如圆柱、棱柱等。基座2也可以做成各种规则的柱体形状(如图1所示)或台体形状(如图2所示),例如圆柱、棱柱、圆台、棱台等。
基座2和筒节4可以是分离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浇筑在一起的一个部件。
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可以在基座2中设置灌浆通孔3,灌浆通孔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灌浆通孔3的数量为多个时,灌浆通孔3是对称设置在中心柱体1周围的,如图5所示。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筒节4的底面形状与基座2的底面形状一致,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各种正多边形。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可以另外配置附加筒节,附加筒节的形状尺寸与筒节4相同。在使用时将附加筒节套在筒节4上再填土方即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也可以在附加筒节上再套接附加筒节再填土方。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支架基础的现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这里是以图4所示的支架基础为例进行的说明):
步骤1: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地表虚浮土,使其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基座2的底面积大小,清理出相应面积的施工场地,施工场地要整理平整,清除地表的虚浮土,如图6a所示。
步骤2:将支架基础的预制部分安放到施工场地,调整空间姿态与位置,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可以人工或采用机械设备将支架基础的预制部分安放到施工场地上。
步骤3:灌浆。通过灌浆通孔3灌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不需要将灌浆通孔3填满,填满灌浆通孔3内5cm以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慈鑫;张庆中,未经丁慈鑫;张庆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5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路井提示保护器
- 下一篇:一种降水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