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5368.X | 申请日: | 2012-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申献平;娄作兴;曹骏;冯俊;李巍;李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02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敞式坝顶 泄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特别是一种适宜于堆石坝堆石体沉降的刚性与柔性结合的开敞式坝顶溢洪结构,属于水库泄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设计中,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水利枢纽,其泄洪建筑物大多是采用岸边式溢洪道。但多数水库库区没有合适的低洼垭口修建岸边式溢洪道泄洪,坝址两岸地形也较陡。从工程布置上看,岸边溢洪道泄槽部位往往需要转弯,而高流速的弯道水流及水流冲击波现在只能通过经验公式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解决,溢洪道水流条件以及溢洪道出口和下游河道衔接的水流都不是很顺畅,枢纽布置难度大。如仍要建筑岸边溢洪道,会造成土石方开挖量大,溢洪道投资在整个枢纽投资中比例大,工程经济指标差,同时,高边坡处理难度大,开挖面积增大对环境破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适合在较陡的库岸,且没有低洼垭口可设置溢洪道的地形条件下,构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为:该结构包括堰体和泄洪陡槽;堰体的上游面与钢筋混凝土面板连接,泄洪陡槽的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底板设有A类变形缝,钢筋混凝土面板及堰体设有B类变形缝。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堰体下面依次为低标号混凝土垫层、垫层料、过渡料和主堆石料;钢筋混凝土底板下面依次为低标号混凝土垫层和大坝主堆石体。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A类变形缝内设有沥青乳胶,A类变形缝的中部设有橡胶止水带,A类变形缝的底部设有GBW复合W型止水铜片,铜片止水下设PVC垫片和水泥砂浆垫层。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止水带为651橡胶带;PVC垫片为500×6mm矩形垫片;W型止水铜片为GBW复合件;水泥砂浆为C20砂浆,厚度为100mm。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B类变形缝内设有沥青乳胶,B类变形缝的中部设有T形铜片止水,B类缝下部设有浸沥青木板。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浸沥青木板的厚度为25mm;T型止水铜片为GBW复合件。
前述开敞式坝顶泄洪结构中,所述沥青乳胶的厚度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坝址两岸地形较陡,在水库库区没有合适的低洼垭口修建岸边式溢洪道的条件下,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水工建筑中可以就地取材,结构布置简单、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投资省、施工快、对坝基要求低和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溢洪道泄槽部位不需要转弯,设计过程无需通过经验公式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获得满意的技术方案,溢洪道水流条件以及溢洪道出口和下游河道衔接的水流顺畅,枢纽布置难度小。施工中土石方开挖量小,溢洪道投资在整个枢纽投资中比例小,工程经济指标好,无需对高边坡进行处理,开挖面积小,对环境不会造成大面积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A类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B类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堰体,2-泄洪陡槽,3-大坝钢筋混凝土面板,4-泄洪陡槽底板,5-A类变形缝,6-B类变形缝,7-低标号混凝土垫层,8-垫层料,9-过渡料,10-主堆石体,11-沥青乳胶,12-止水带,13- W型止水铜片,14- PVC垫片,15-水泥砂浆垫层,16- T型止水铜片,17-浸沥青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5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