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4927.5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8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23 | 分类号: | A47G19/23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折叠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茶杯。
背景技术
人们在出行时,携带体积比较大的杯子非常不方便,对于一些喜欢饮茶的人来说,既要带杯子又要带茶叶,这就增加了行李包的重量,无疑对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茶杯。该便携式折叠茶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折叠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一体成型设置在底座上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连接部,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以及靠近底座的连接部与底座之间均设置有折痕线,所述杯体的内底部设置有茶囊,所述茶囊内装有茶叶。
上述的便携式折叠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七个,分别为连接部一、连接部二、连接部三、连接部四、连接部五、连接部六和连接部七,所述连接部一、连接部三、连接部五和连接部七均呈圆台型,所述连接部二、连接部四和连接部六均呈倒立的圆台型,所述连接部一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且连接部一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折痕线一,所述连接部一的上端与连接部二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设置有折痕线二,所述连接部二的上端与连接部三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二与连接部三之间设置有折痕线三,所述连接部三的上端与连接部四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三与连接部四之间设置有折痕线四,所述连接部四的上端与连接板五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四与连接板五之间设置有折痕线五,所述连接部五的上端与连接部六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五与连接部六之间设置有折痕线六,所述连接部六的上端与连接部七的下端连接且连接部六与连接部七之间设置有折痕线七。
上述的便携式折叠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上部的外缘设置有加强棱。
上述的便携式折叠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连接部二、连接部三、连接部四、连接部五、连接部六、连接部七和加强棱为一体成型设置。
上述的便携式折叠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囊呈网格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连接部之间设置折痕线,使得杯体易于折叠,携带方便,还在杯体内底部设置装有茶叶的茶囊,免去了往杯子里添加茶叶的步骤,且在饮用茶叶时,不会将茶叶误食。
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该便携式折叠茶杯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杯体; 2-1-连接部一;
2-2-连接部二; 2-3-连接部三; 2-4-连接部四;
2-5-连接部五; 2-6-连接部六; 2-7-连接部七;
2-8-折痕线一; 2-9-折痕线二; 2-10-折痕线三;
2-11-折痕线四; 2-12-折痕线五; 2-13-折痕线六;
2-14-折痕线七; 2-15-加强棱; 2-16-茶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折叠茶杯,包括底座1和一体成型设置在底座1上的杯体2,所述杯体2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多个连接部,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以及靠近底座1的连接部与底座1之间均设置有折痕线,所述杯体2的内底部设置有茶囊2-16,所述茶囊2-16内装有茶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4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多刀片豆浆机
- 下一篇:检测终端连接丢失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