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声尖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4616.9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1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亮;郎宇福;郭宇春;蒋昭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声建材(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84 | 分类号: | E04B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消声室(全消、半消)的吸声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消声室的吸声尖劈。
背景技术
消声室是声学实验所使用的专业实验室,用于对产品进行噪声测量和声学性能分析,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工业产品等领域。为了进行噪声测量和声学性能分析,消声室需建立一个自由/半自由的声学空间(声场),自由场是指声波在无限大空间里传播时,不存在任何反射体和反射面,自然界中的自由场空间是将声源吊在空中,远离任何反射物,声波可自由地向360度全方位角传播;半自由场空间是指自由空间中有一全反射面,声波只能在180度半球方位角自由传播,而且要求无环境噪声干扰。为了达到上述消声室条件,需在室内各反射面布置强吸声材料,使入射到各个界面的声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几乎被全吸收,通常要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不低于0.99。目前最为常用的吸声体结构即为尖劈结构。
吸声尖劈由尖劈部分和尖劈底座两部分组成。吸声尖劈是利用特殊阻抗的逐渐变化,由尖劈端面特性阻抗接近空气的特性阻抗,逐步过渡到接近吸声材料的特性阻抗,从而达到最佳的吸声效果。传统吸声尖劈利用一定粗细的钢筋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架,并在骨架内均匀填充多孔吸声材料,而后利用护面材料包裹骨架和吸声材料。通常多孔吸声材料由玻璃纤维棉或岩棉构成;护面材料通常选择玻璃丝布、尼龙丝网布或其他质地布料。虽然消声室采用这种吸声尖劈能够达到吸声系数的要求,但除了声学性能满足要求之外,人们还关注其美观性、轻便性以及加工难易程度。而传统尖劈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类似要求,缺点如下:1)由于采用钢制骨架结构,质量较大,给运输和安装带来不便。2)由于钢制骨架的形状为镂空,当吸声尖劈的尺寸要求较大时,吸声尖劈长时间悬挂,易发生变形。3)由于钢制骨架焊接、吸声材料填充等步骤需分开进行,如果大批量生产时无法始终保证尖劈品质的一致性,生产效率较低,同时也无法保证外观的平整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声效果好、外观平整、加工简捷、成本低、质量小的吸声尖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声尖劈,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外周包覆有护面层,通过所述护面层使所述骨架内部形成填充空间;所述骨架包括基座部和位于所述基座部顶部的尖劈部,所述尖劈部内的空腔形成第一填充空间,所述基座部内的空腔形成第二填充空间,所述第一填充空间与所述第二填充空间之间连通;所述第一填充空间和第二填充空间内均填满多孔吸声材料。
所述骨架采用玻璃纤维板制成。
所述玻璃纤维板的厚度为20~50mm。
所述骨架的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尖劈部通过粘接工艺拼接一体。
所述第一填充空间和第二填充空间内填满的多孔吸声材料为离心玻璃棉、岩棉中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成型的玻璃纤维板作为骨架,加工简单,生产耗时少,整体重量得到显著减小,经实验验证表明质量减少12%左右,给运输和安装带来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板骨架外周包覆有护面层,整体外观表现更为平整,整体结构更为坚固,避免了长时间悬挂产生的形变问题。3、本实用新型的护面层选用轻薄、透气性好的材料与玻璃纤维板骨架粘合而成,亦可根据需要在护面层外部包裹无纺布等材料,增加其美观性。4、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板骨架与护面层的联合结构,无需担心长时间使用、老化而产生的内部填充物渗漏的问题,更为环保。5、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对骨架内部空腔进行填充,避免了尖劈内部出现空腔而造成的声学性能的下降。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巧妙,成本低、吸声效果好、外观平整、加工简捷、质量小,可广泛用于消声室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骨架1,骨架1外周包覆有护面层2,通过护面层2使骨架1内部形成填充空间3。骨架1包括基座部11和位于基座部11顶部的尖劈部12,尖劈部12内的空腔形成第一填充空间31,基座部11内的空腔形成第二填充空间32,第一填充空间31与第二填充空间32之间不设置骨架2,保证第一填充空间31与第二填充空间32的连通性。第一填充空间31与第二填充空间32内填满多孔吸声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声建材(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欧声建材(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4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