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顶吸式自动换位废气吸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3759.8 | 申请日: | 201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云;李杰;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B01D46/02;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顶吸式 自动 换位 废气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吸尘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工位顶吸式自动换位废气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焊接、铸造、机械涂装、冶金等大型和重型加工行业,因间歇或连续工作的流水线上设备及工位器具布置密集、操作空间窄小,收集焊接、浇注、喷涂和冶炼等工艺产生的无组织粉尘的吸尘罩很难在地面布置和固定,收集难度大已成为一个公认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顶吸式自动换位废气吸尘装置,该装置有效利用空间进行布置,解决间歇或连续工作的流水线上设备及工位器具布置密集、操作空间窄小、环境粉尘污染严重生产车间的无组织粉尘在地面收集难等问题,确保无组织废气的收集,该装置能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处理效果,解决环境污染,净化生产车间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工位顶吸式自动换位废气吸尘装置,所述装置具有:
设置于车间厂房内支架上的轨道,以及由动力机构驱动的能够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行车,所述行车两端架设于所述轨道上,在所述行车上设有与污染源对应的多个顶吸式吸尘罩,各所述顶吸式吸尘罩上端连通有出风管道并在管道中设有控制阀,各顶吸式吸尘罩的下端开设有废气进气口;
所述多个顶吸式吸尘罩的出风管道并联于主风管上且所述主风管与设置在车间外的袋式除尘器系统连通,各个顶吸式吸尘罩的下端口部边缘设置有光电开关;
所述轨道上设置有以确定所述行车停止位置的行程开关;
所述行程开关、光电开关、动力机构、控制阀及所述袋式除尘器均通过电缆与PLC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顶吸式吸尘罩的上端通过波纹管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
所述顶吸式吸尘罩的数量根据现场污染源数量设置为1~10个。
所述控制阀为气动蝶阀以控制出风管道的开启/关闭。
所述光电开关在每个顶吸式吸尘罩下端口部边缘均布设置为2~4个。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吸尘装置以横架于车间厂房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的轨道及行车的形式设置,针对流水线上固定工序的工位器具产生粉尘而设定,无需吸尘时该装置通过轨道滑动至车间内闲置位置;本装置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布置,解决间歇或连续工作的流水线上因设备及工位器具布置密集、操作空间窄小、造成环境粉尘污染严重生产车间的无组织粉尘在地面收集难等问题,确保无组织废气的收集,该装置能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处理效果,解决环境污染,净化空气。
本实用新型行车及吸尘罩解决了在车间地面无法对产生粉尘的工位器具安装固定吸尘罩的问题,装置采用了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气动蝶阀、小车驱动机构、变频器及PLC等设施和技术,因此,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间,稳定性、安全性、节能性和智能性好,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收集效率高,故障少,运行稳定,处理费用低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秀的新型移动式吸尘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行车,2动力机构,3吸尘罩,4波纹管,5光电开关,6出风管道,7控制阀,8行程开关,9轨道,10主风管,11废气进气口。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2,轨道9铺设于厂房车间内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由动力机构2驱动的行车1可在轨道9上行走,轨道上设置有以确定行车1停止位置的行程开关8;行车1上设有三个或四个圆顶吸式吸尘罩3,其上端连通有出风管道6并在管道中设有控制阀7,各顶吸式吸尘罩3的下端开设有废气进气口11。多个出风管道6并联于主风管10上且主风管10与设置在车间外的袋式除尘器系统连通,顶吸式吸尘罩的下端口部边缘设置有光电开关5。
吸尘罩3的上端通过波纹管4与出风管道6连接,波纹管可调节吸尘罩3的高度,可以使其与污染源达到最佳距离。
吸尘罩3下端的口部边缘设置有二至四个光电开关5,光电开关5、行程开关8、动力机构2、控制阀7及所述袋式除尘器均通过电缆与PLC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3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板栅用铅带的连铸连轧成套设备
- 下一篇:轴承钢球的导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