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21995.6 | 申请日: | 201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6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洪远 |
| 主分类号: | A61M19/00 | 分类号: | A61M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皮肤 麻醉 热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医学麻醉领域,与局部皮肤麻醉用品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
背景技术
一般地,皮肤科及整形外科进行激光手术或高频电烧等皮肤浅层的小手术时,为降低因手术所带来的痛感,一般会于手术前先在施术部位涂抹皮肤麻醉药膏。由于人体皮肤主要是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个部分所组成,其中表皮层的最外层为角质层所覆盖,是药物穿透皮肤时最大的障碍。由于角质层属于疏水性且带负电荷,因此对水溶性药物的经皮穿透造成很大的阻碍。由于皮肤的这种屏障特性,容易使得麻醉剂穿透皮肤的剂量难以达到麻醉的有效浓度。因此,以皮肤麻醉药膏来降低手术疼痛感的方法,通常将大量的麻醉药膏涂抹于手术部位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药物发挥作用。临床上,为缩短等待麻醉生效的时间,一般在皮肤涂抹上麻醉药膏后,进一步以保鲜膜封住该部位,以促进麻醉剂的吸收。虽然透过保鲜膜可以使得局部体温升高,以增加麻醉剂的吸收速度,然而此种以保鲜膜包裹的方式不仅麻烦,且麻醉生效的等待时间仍过长(约需30至60分钟)。在长时间等待麻醉剂生效的同时,无形中会增加手术患者的焦虑感。
有鉴于此,申请人深研药物学和材料学原理后,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一种能使皮肤快速吸收麻醉剂,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的局部麻醉效果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该热敷片所含的麻醉剂可快速被皮肤所吸收,缩短麻醉准备时间,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的麻醉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片状基材;所述的片状基材包含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一发热芯片,所述的发热芯片贴合于所述片状基材的第一表面;
一麻醉剂微脂粒层,其具有包覆有麻醉剂的微脂粒,该麻醉剂微脂粒层的一侧表面是披覆于该片状基材的第二表面;
以及一高分子醣蛋白层,其是覆盖于该麻醉剂微脂粒层的另一侧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热芯片设有撕脱耳。
进一步地,该微脂粒的粒径是纳米尺寸。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脂粒在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做药物释放控制的载体。微脂粒具有特殊的中空球构造,在微脂粒脂双层的结构中,可保留疏水性药物;其内部水相区中,可包覆水溶性药物。制备微脂粒最常用的脂质为卵磷脂,其主要磷脂质成分为磷脂酰胆碱,且使用天然磷脂质制成的微脂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分解性。
本实用新型是以微脂粒包覆高剂量的麻醉剂,利用微脂粒与皮肤角质层的脂双层性质相似,可很容易与角质层作用,且对皮肤而言是个可运送物质的无毒载体的特性,将其包覆的高剂量麻醉剂运送到表面及深层皮肤。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分子醣蛋白,又称蛋白聚醣,在醣的某些部位上共价结合若干肽链而生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于本实用新型中,是利用其亲水特性,且不会与微脂粒作用的优点,令该高分子醣蛋白覆盖于该麻醉剂微脂粒层上,使其成为该麻醉剂微脂粒层中的微脂粒的保护层,以延长该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的保存时间。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芯片的发热剂可以是化学还原缓释放热剂或可控型吸氧剂,其原理是利用与氧反应释放热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善麻醉剂的药剂层结构,增加麻醉剂的渗透能力,而且通过配置发热芯片,局部提高皮肤温度,进一步加快麻醉剂吸收,因此明显缩短麻醉时间,并消除包裹保鲜膜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撕脱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局部皮肤麻醉热敷片,其包含:一片状基材1;所述的片状基材1包含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11;一发热芯片2,所述的发热芯片2贴合于所述片状基材1的第一表面10;一麻醉剂微脂粒层3,其具有包覆有麻醉剂4的微脂粒30,该麻醉剂微脂粒层3的一侧表面31是披覆于该片状基材1的第二表面11;所述的微脂粒30的粒径是纳米尺寸。以及一高分子醣蛋白层5,其是覆盖于该麻醉剂微脂粒层3的另一侧表面上32。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发热芯片2设有撕脱耳20。
对于本实施例,该片状基材1可以是不织布、棉布或纸等,用以供微脂粒层3附着于其表面上;在麻醉时,并可提供一物理性压迫作用于该微脂粒层3,促使该微脂粒30与皮肤表面融合穿透皮肤角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洪远,未经朱洪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1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