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0621.2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张冲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流式厌氧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设有软体导流板的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ABR)。
背景技术
折流厌氧生物反应器(ABR)通常为矩形,一般反应器都会被分割成依次排列贯通的几个反应室,每一个反应室都是一个上流式污泥床(UASB),反应器里设置导流板引导水流的流向。其中的污泥可以以颗粒化形式存在或以絮状污泥的形式存在。水流由导流板引导上下折流前进。逐个通过整个反应室内的污泥床层,进水中的底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得以降解去除。首先挡板构造在反应器内行成几个独立的反应室,在每个反应室内驯化培养出与该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在折流厌氧生物反应器(ABR)各个反应室中得微生物相是随流程逐级递变的。递变的规律与底物降解过程协调一致,从而确保相应的微生物拥有最佳的工作活性。折流厌氧生物反应器(ABR)的推流式特性可确保系统拥有更优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的运行也更加稳定,对冲击负荷以及进水中的有毒物质具有更好的缓冲适应能力。
现有的折流式厌氧反应器是在池体内通过定制模板,采用钢筋水泥砼倒好的硬体导流板。由于工作空间狭小,导致导流板现场施工复杂困难、造价高,要求施工人员有较高水平,且很多折流板施工不到位,导致水力系统没能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推动。为克服上述缺点,本申请人在长期的工程摸索、反复试验后,大胆提出了采用了软体材料作为导流板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采用软体折流板,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且清池拆卸容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被分割成依次排列贯通的复数个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是一个上流式污泥床,每个反应室里均悬置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软体导流板,该软体导流板包括一竖直段和一斜置段,所述斜置段连接在竖直段的下端。
较佳的,所述软体导流板竖直段和斜置段一体设置,竖直段的上方设有一挡水连梁,反应室内壁分别对应所述竖直段的两侧面和斜置段的两侧面设有墙体锚柱,所述竖直段的上端以不漏水的方式固定在挡水连梁上,竖直段和斜置段的两侧面以不漏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墙体锚柱上,且竖直段和斜置段的下端均横向套设一钢制套管,钢制套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墙体锚柱上。
具体的,所述不漏水的方式是封边压条的方式。
具体的,所述软体导流板为红泥塑料软体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软体折流板,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且清池拆卸容易,经工程应用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体导流板竖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100,被分割成依次排列贯通的复数个反应室1,每个反应室1都是一个上流式污泥床11,每个反应室1里均悬置一软体导流板2,该软体导流板2包括一竖直段21和一斜置段22,所述斜置段22连接在竖直段21的下端。所述软体导流板可采用红泥塑料制得,成为红泥塑料软体导流板。
较佳的,所述软体导流板2的竖直段21和斜置段22为一体设置,即可采用同一红泥塑料制成,固定时,可在竖直段的上方设有一挡水连梁3,反应室1内壁分别对应所述竖直段21的两侧面212和斜置段22的两侧面222设有12公分左右的墙体锚柱4,所述竖直段21的上端213以不漏水的方式固定在挡水连梁3上,竖直段21和斜置段22的两侧面212(222)以不漏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墙体锚柱4上,且竖直段21的下端214和斜置段22的下端224均横向套设一钢制套管5,钢制套管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墙体锚柱4上,具体地可采用膨胀或预埋铁焊接固定。所述不漏水的方式可以是封边压条的方式,即将竖直段21的上端213、两侧面212和斜置段22的两侧面222均套设一支撑条6,再将支撑条6,固定在墙体锚柱4内,若还有漏水,再用胶水密封即可。
工作时,污水从第一个反应室的左上方的进水口进水,之后经过软体导流板2竖直段21的前引导面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再经斜置段22的引导横向向右流动,到达软体导流板2后引导面向上流动,经过上流式污泥床11反应后,最后由第二个反应室的左上方的进水口进入第二反应室,其在后续的反应室内的流向均与第一个反应室相同,由于前后两个相邻的反应室有个约为十公分的水位差,以保证前后水力推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张冲,未经张华;张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0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喷射机出料弯头装置
- 下一篇:电源适配器的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