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耳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8240.0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9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策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耳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耳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生耳为手表表带与表壳、表扣与表带之间的那根钢棒,另外为手表带中间调节长短位置的那根钢棒也叫生耳。
生耳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二头顶空生耳头,圆直通,还有中间一根弹簧。用手二头按住会使整个生耳变短,在耳孔里方便易装。
目前,业界用得最多的生耳制造技术及机械多采用机械操作人工控制的加工生产先构造,因生耳标尺的需求太过多样化,很难有一款完整的专用机械将其自动化控制生产,从零配件的组装到产品的品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才能完成。
生耳体积相对较小,对标尺的精度要求很高,小体积的精密五金加工往往都需要开发相配套的精密模具得以实现,不设适合该类别产品的生产流程。所以只能依靠人工定岗监测并配套使用组装机器。
另外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是将不同的加工步骤在不同的机器设备上执行,以生产线的模式实施加工制造,这样不仅延长了生产周期,更是加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传统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耳加工装置,用于实现生耳的一体化成型制造技术问题,在同一装置上将生耳按统一工序进行加工制造,并对其检测后分类出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耳加工装置,包括进料系统、出仓系统、装配系统、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其中:
所述进料系统直接与装配系统相互连接实现同步传输送料并组装成型;
所述控制系统直接与所述装配系统连接实现加工周期控制;
所述装配系统还与出仓系统相互连接实现成品输出并出仓;
所述动力系统分别与进料系统、出仓系统、装配系统及控制系统相互连接实现加工能动控制及供给。
特别的,所述进料系统包括三个进料盘,所述进料盘分别为主轴进料盘、单簧进料盘及连接头进料盘;所述主轴进料盘及单簧进料盘分别设置一条与所述装配系统相连的进料通道,所述连接头进料盘分别设置两条与所述装配系统相连的进料通道。
特别的,所述装配系统包括主轴定位卡座、单簧传输轴、连接头传输轴及装配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主轴定位卡座实现主轴接收并定位在装配位置;
所述单簧传输轴实现将单簧固定后直接与被定位的主轴两端对称并推进到所述主轴的中空管内;
所述连接头传输轴实现将两个连接头分别固定后直接与装有单簧的主轴两端对称并固定封装主轴两端;
所述装配驱动模块实现所述主轴、单簧及连接头的同步传导及装配,并控制装配成型的时间周期。
特别的,所述出仓系统包括出仓导轨及出仓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出仓导轨包括废料导轨、废品导轨及成品导轨,实现不同输出产品的分类输出;
所述出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分类挡板及自动纠错模块实现产品检测,并将检测后的生耳按照废品回收、成品输出的分类方式分别出仓。
特别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源控制器、同步电机控制器、装配周期控制器及加工时间控制器;其中:
所述驱动电源控制器实现进料传输、装配及出仓输出的能动控制;
所述同步电机控制器实现装配过程中同步定位、同步推进及封装的时间间隔控制;
所述装配周期控制器实现两次装配的时间比例调控并调节工序时间比值;
所述加工时间控制器实现待加工整体时间调配及下一段装配时间预定值。
特别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同步电机及同步传输带;其中:
所述驱动电机为整机操作提供电源,并实现大功率输出及多点路稳压保护;
所述同步电机为整机操作中的同步传导提供动力源,实现多工序及多工位的同步控制;
所述同步传输带带动同步电机与待加工工位,实现同步加工工序导通及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耳加工装置,一机集成进料系统、出仓系统、装配系统、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将不同的加工步骤在同一机器设备上执行,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人工实时监控,避免了传统的生产线操作模式,节约了成本并缩短了生产周期;设置了检验检测装置直接在产品成型后完成品检并分类出仓,取消了传统的产品后期检测过程,为后期的加工工序缩短了时间,提高了产品应用的可靠性;装置本身提供的控制系统可调节并设置产品尺寸及大小,使其应用范围广,可满足不同型号生耳的生产制造,有利于在制表行业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策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策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8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的法兰铣平面夹具
- 下一篇:可调节双头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