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形器件的弹性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17471.X | 申请日: | 201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2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谭金;刘磊;刘石;金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圆柱形 器件 弹性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圆柱形器件的弹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和实验室测试中,使用主体为圆柱形的机电器件,如激振器和位移传感器等时,需要固定装置对器件予以固定。目前,常用的固定装置有两类:刚性固定装置和挂钩式固定装置。
使用刚性固定装置时,机电器件三维方向上均被锁死,当有不良机械应力作用到器件上时,不良机械应力被机电器件本身完全吸收,有可能会对其造成应力损伤。
而使用挂钩式固定装置时,挂钩仅在垂直方向上对器件具有单点约束,器件在水平方向上拥有过多的自由度,器件受到外力后会发生不受控的偏转,从而影响到器件工作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圆柱形器件的弹性固定装置,可对圆柱形的器件进行固定,同时能吸收外力。
上述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圆柱体外形器件的弹性固定装置,包括上板、下板、弹性铰接件,所述下板的上端通过弹性铰接件与上板的下端弹性铰接,所述下板的下端具有一圆柱形套管,该圆柱形套管的管壁上设有紧固件。
如此一来,将上板上端固定后,可通过紧固件将圆柱形器件固定在圆柱形套管内,并在受到弹性铰接件的弹力方向的外力时,可吸收该外力。
本实用新型可作如下改进:
所述紧固件包括开设于套管的管壁上的至少一个螺栓孔及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安装于每个螺栓孔上,以便通过调节螺栓的锁紧力来调节圆柱形器件受到的紧固力。
所述螺栓孔在套管的管壁上呈放射状对称分布,以使圆柱形器件受到均匀的紧固力。
所述弹性铰接件包括连接螺栓、螺母、扭簧,所述上板的下端与下板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螺母铰接;所述扭簧套装在连接螺栓上,该扭簧的一端与上板相连,扭簧的另一端与下板相连,以便通过扭簧的弹力使下板在受到外力后复位。
所述弹性铰接件还包括两个垫片,两垫片分设于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与上、下板之间和螺母与上、下板之间,两垫片均与上、下板的侧面相抵,用于防止上、下板在连接螺栓的轴向上发生错位。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可通过紧固件将受固的圆柱形器件固定于套筒内,在受到外力时可由扭簧吸收后复位,既可保证紧固圆柱形器件,又可防止圆柱形器件在外力下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1.上板,2.下板,21.套管,3.扭簧,4.连接螺栓,5.螺母,6.垫片,7.螺栓;8.上板的容置凹槽,9.下板的容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圆柱形器件的弹性固定装置,其包括:上板1、下板2、弹性铰接件,下板2的上端通过弹性铰接件与上板1的下端弹性铰接,下板2的下端具有一圆柱形套管21,该圆柱形套管21的管壁上设有紧固件。
其中,紧固件包括开设于套管的管壁上的四个螺栓孔及四个螺栓7,螺栓7安装于每个螺栓孔上,螺栓孔在套管21的管壁上呈放射状对称分布,互成45°夹角,以便通过调节螺栓7的锁紧力来调节圆柱形器件受到四个方向均匀的紧固力。
弹性铰接件包括连接螺栓4、螺母5、扭簧3,上板1的下端与下板2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4、螺母5铰接,具体地,上板1的下端具有第一通孔的圆柱形凸起,下板的上端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的两侧壁均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第二通孔内径相同,并可与连接螺栓配合,连接螺栓4穿过第一、第二通孔后由螺母5锁定,以将上、下板铰接。扭簧3套装在连接螺栓4上,该扭簧3的一端与上板1相连,扭簧3的另一端与下板2相连,具体地,在上板1下端及下板2上端内部均设有容置凹槽8、9,用于容置扭簧3;扭簧3由钢丝弯制而成,扭簧3的一端为钢丝向外延伸的两末梢,扭簧3的另一端为扭簧主体向外延伸的一矩形凸起部,两末梢抵在上板的容置凹槽8上,凸起部抵在下板的容置凹槽9上,以便通过扭簧3的弹力使下板2在受到外力后复位。
弹性铰接件还包括两个垫片6,两垫片6分设于连接螺栓4的螺栓头与上、下板之间和螺母5与上、下板之间;两垫片6的外径约为圆柱形凸起外径的两倍,使两垫片6均与上、下板的侧面相抵,用于防止上、下板在连接螺栓4的轴向上发生错位。
将上板上端固定后,可通过四个螺栓7将圆柱形器件固定在套管21内,当受到扭簧弹力方向的外力时,可吸收该外力,并在外力撤除后使下板2复位。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变化与变型,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4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口径直缝焊管钢板自动对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跑车装置的滚轮型移动工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