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4913.5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2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鲁定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佳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56 | 分类号: | A47J31/56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408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感温的加热装置,特指一种由单片机控制加温的电子控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液体加热器大多都是长时间通电加热且保温功能差,在液体冷却后需要重新加热,使得产品的能耗高,使用效率低。同时,重复加热烧开的水俗称为“千滚水”,对饮用者的健康不利。
现在的饮水机内有一个水箱,水箱上设有一测温器及一加热装置。当水箱内的测温器测量水温低于设定值时,饮水机便会自动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测温器测量水温达到设定值时,饮水机便会自动停止加热,周而复始,其保温功能差,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重新加热,同时,现有的测温器测量水温精度低,难以有效的对冲泡物进行冲泡。
同时,现有液体加热器的安全性能不高,如遇电路突然短路等情况,容易使液体加热器烧损,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保温性能好,同时,安全性能高的电子控温加热装置。
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包括有发热体、水管及电热管,上述水管及电热管的两端设置在发热体外且主体部分设置在发热体内,上述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源相通,上述发热体上设置有保险丝,上述保险丝及电热管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该控制器控制电子控温加热装置的水温、水量、水质及出水,其中,上述发热体上设有一测温元件,该测温元件与上述电热管及控制器相连,上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或者热敏电阻。
作为优化,上述进水口上设置一过滤器,上述水管的进水口通过过滤器与水源相通。
作为优化,上述发热体上设有与电热管及测温元件相连的机械式温控器。
作为优化,上述测温元件与上述电热管及控制器串联或者并联。
作为优化,上述发热体由铝制成。
作为优化,上述发热体上设有两根相互串联的保险丝。
作为优化,上述发热体上表面设有接地端,该接地端与发热体一体制成。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以环保,节能,安全,卫生,方便快捷等等为前提:启用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及机械式温控器,温度保险丝三方面对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使得产品在使用中更加安全可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精度高(温度控制偏差为1度)对一些在水温上要求较高的热饮(如茶叶,咖啡等)起到很好的作用。此产品只有一次加热无循环水使用且安装有水质过滤器(即使使用的是市政自来水,也可以通过过滤器将水质过滤),这样可避免出现千滚水对饮用更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实施例一的半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中,1为发热体,2为水管,3为电热管,4为保险丝,5为热电偶,6为热敏电阻,7为过滤器,8为温控器,9为接地端,10为安装座,11为凸环,12为压板,13为固定台,14为安装槽,15为保险丝压板,16为安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控温加热装置,包括有发热体1、水管2及电热管3,上述水管2及电热管3的两端设置在发热体1外且主体部分设置在发热体1内,上述水管2的进水口与水源相通,上述发热体1上设置有保险丝4,上述保险丝4及电热管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该控制器控制电子控温加热装置的水温、水量、水质及出水,其中,上述发热体1上设有一测温元件,该测温元件与上述电热管3及控制器相连,上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5。
上述发热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热电偶5的安装座10,该安装座10上设有用于安装热电偶5的安装孔,上述热电偶5主体外设有一圈凸环11,该凸环11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将热电偶5插设在安装孔内,其安装座10的上表面设有两个螺孔,上述凸环11上设有一压板12,该压板12上设有与螺孔同轴对应的光孔,上述压板12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0固定,并将热电偶5夹紧。其热电偶5通过感测发热体1传导的温度进行测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佳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佳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4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视觉模型的深度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