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电容智能电容器的投切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4841.4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4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财建;柴若愚;罗海卫;李明;张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星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容 智能 电容器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中的投切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由低压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熔丝、复合开关或接触器、热继电器、指示灯、两个电容为一体的低压电力电容器等多种分散器件组装而成;而用于无功补偿的投切开关则有接触器和复合开关。采用接触器投入、切除电容器时容易产生高倍涌流、过电压,造成元器件损伤,并且补偿速度慢,不能频繁投切、耗能大、噪音大;并且,由复合开关或接触器、空气开关等分立元器件组装的成套补偿装置体积大、接线多,安装既耗时间又耗人力,维护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电容智能电容器的投切开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双电容智能电容器的投切开关,包括光耦芯片U1和U2,与所述光耦芯片U1的输入端相连的三极管Q1,与所述光耦芯片U2的输入端相连的三极管Q2,以及与所述光耦芯片U1的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器T1,和与所述光耦芯片U2的输出端相连的运算放大器T2。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或门电路相连。具体地说,所述或门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及电阻R1,其中,二极管D1、D3相互串联,二极管D2、D4相互串联,而电阻R1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1、D3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D4的连接点。
再进一步地,所述光耦芯片U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T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串联有滤波电路U3,而所述光耦芯片U2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T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则串联有滤波电路U4。
其中,所述滤波电路U3包括二极管D6、电容C1、电阻R4和R6;其中,电容C1的输入端与光耦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则与运算放大器T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4一端与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6和电阻R6并联后一端与电容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滤波电路U4包括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5和R7;其中,电容C2的输入端与光耦芯片U2的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则与运算放大器T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5一端与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5和电阻R7并联后一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投切开关的设计,实现了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即过零投切,并有效提高了开关动作的响应速度,可频繁进行投入、切除,且能耗低,具有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缺相保护、故障自诊断保护等功能;
2.本实用新型完全采用常规电子元气件,其价格低廉,易安装,便于拆卸,维护十分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双电容智能电容器的投切开关,主要包括光耦芯片U1和U2。该光耦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有三极管Q1,输出端连接有运算放大器T1;而光耦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有三极管Q2,输出端连接有运算放大器T2。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还通过或门电路相连。该或门电路由二极管D1、D2、D3、D4及电阻R1构成,其中,二极管D1、D3相互串联,二极管D2、D4相互串联,而电阻R1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1、D3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D4的连接点。
另外,在光耦芯片U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T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串联有滤波电路U3,光耦芯片U2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T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串联有滤波电路U4。所述滤波电路U3包括二极管D6、电容C1、电阻R4和R6;其中,电容C1的输入端与光耦芯片U1的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则与运算放大器T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4一端与电容C1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6和电阻R6并联后一端与电容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电路U4包括二极管D5、电容C2、电阻R5和R7;其中,电容C2的输入端与光耦芯片U2的输出端连接,而其输出端则与运算放大器T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5一端与电容C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5和电阻R7并联后一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星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星宇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4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检测内球面的测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