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靠背角度可调的按摩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4630.0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5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俊;刘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荣兵 |
主分类号: | A47C1/023 | 分类号: | A47C1/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背 角度 可调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椅,尤其涉及一种靠背的角度可相对于座部进行调整的按摩椅。
背景技术
按摩椅的结构主要包括座部、靠背与腿部,在座部、靠背与腿部内设置有多个按摩件,人体坐在按摩椅上后,这些按摩件为人体的相应部位进行按摩,以缓解人体的疲劳。为增加按摩椅对人体的使用舒适度,有些按摩椅设置了背部倒下与腿部抬起的倾斜装置功能,人体躺在按摩椅上后,根据程序设定按摩椅背部会发生倾斜躺下动作。一般的按摩椅在正常的状态下,按摩椅靠背处于近似竖直状态,人体坐在这种竖直姿势按摩时会使人体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从而在按摩时根据需要会对人体按摩姿势进行调整,即实现按摩椅背部倒下与腿部抬起倾斜设置功能,正常情况下需要对靠背与腿部角度进行调整,使靠背向后倒下,腿部向上抬起.现有的按摩椅均是直接搁置在地面上的,加之按摩椅本身较重,按摩椅不适合于经常挪动位置。为适应按摩椅的整体背部倒下与腿部抬起倾斜功能,带有背部与腿部倾斜功能的按摩椅摆放在室内时需要在靠背后面预留一定的安全空间,以便靠背向后倾斜倒下时不与其它物件相碰,这会占用室内过多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靠背角度可调的按摩椅,该按摩椅的摆放能够节约室内的空间。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靠背角度可调的按摩椅,包括相联接的靠背和座部,靠背可相对于座部发生一定角度的调整,座部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座部可在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前后移动。按摩椅摆放在室内后,移动机构直接与地面相接触,在使用到按摩椅的倾斜功能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使按摩椅的座部连带靠背发生前后位置的移动,以便靠背向下倾斜倒下,并可以对按摩椅整体的位置进行复位。
所述座部和靠背设置在底架上,底架与移动机构相联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导轨和移动件,移动件与底架相联接。
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分别与底架和导轨相联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和电机,电机固定联接在导轨上;在底架上固定联接有联接杆,螺杆与联接杆螺纹连接;螺杆与电机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
所述驱动机构是链条链轮式结构。
所述驱动机构是连杆式结构。
所述底架底部前端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座部下方设置有所述的移动机构,可以方便对按摩椅在室内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不需要按摩椅在正常摆放时在靠背后侧预留一定的空间,这会有效节省按摩椅对室内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按摩椅正常摆放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是本按摩椅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按摩椅去除座部和靠背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实用新型靠背角度可调的按摩椅的结构包括座部(图中未示出)和靠背4,现有大多数的按摩椅的前侧还设置有搁脚部1。靠背4联接与座部相联接,靠背4以转动的方式可以相对于座部进行角度的调整。座部是用于支承人体的臀部,靠背4用于支承人体的背部,搁脚部1用于支承人体的脚部和腿部。座部、靠背4、搁脚部1内均设置有可动作的按摩件3,用于对人体的相应部位进行按摩。
在座部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5,座部固定在底架2上,底架2与移动机构5相联接,靠背4可以通过底架2与座部相联接,也可以直接联接在座部上。对底架2施加外力,在移动机构5的作用下,底架2可带动座部、靠背4和搁脚部1进行前后移动。该外力可以是由设置在按摩椅上的驱动机构所施加的,驱动机构分别与底架2和导轨6相联接。该外力也可以是人力所施加的,由驱动机构施加外力的按摩椅的自动化程度高。
所述的移动机构5包括导轨6和移动件,导轨6相对于地面是固定的,移动件与底架2相联接。移动件相对于导轨6可在导轨6上移动,移动件可以是滑轮,也可以是滑杆7。移动件为滑轮时,该滑轮直接搁置在导轨6上,或搁置在导轨6上所形成的滑槽内。移动件为滑杆7时,在导轨6上需要形成有滑槽,滑杆7设置在滑槽内,滑杆7与滑槽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荣兵,未经刘荣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4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