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摩托车定位销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2418.0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8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雷啸春;黄忠容;骆大国;聂勋伦;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B30B15/02;B30B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82 重庆市大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摩托车 定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制造摩托车定位销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摩托车定位销的制造主要依靠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技术进行,它主要依靠锻造、车加工、铣加工和磨加工进行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它还必须采用正火、表面处理、热处理和光振加工进行工艺处理,这样做虽然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摩托车定位销,但是这样的方法存在如下的不足:1.在进行制造过程中,必须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这样浪费了材料,提高了制造成本;2.过多的加工工序,导致了加工周期较长,造成了能源、人力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效率;3.由于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差,产品合格率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高的用于制造摩托车定位销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制造摩托车定位销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圆台型阴模、圆柱型上冲、下一冲和下二冲,所述在阴模的中部设置有贯穿阴模的模腔,所述下二冲穿入下一冲内,所述上冲的下部和下一冲及下二冲的上部分别进入模腔内,所述模腔、上冲的下端面、下一冲及下二冲的上端面所围成的空间形成定位销形状。
为了使上冲、下一冲和下二冲方便的与压机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上冲座、下一冲座和下二冲座,所述上冲的上部与上冲座连接,所述下一冲和下二冲的下部分别与下一冲座和下二冲座连接。
为了方便上冲、下一冲和下二冲分别与上冲座、下一冲座和下二冲座连接,所述上冲的上部通过上冲压盖与上冲座连接,所述下一冲的下部和下二冲的下部分别通过下一冲压盖和下二冲压盖与下一冲座和下二冲座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制造安装方便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大大缩短加工周期,提高加工效率,而且还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产品的合格率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造摩托车定位销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圆台型阴模1、圆柱型上冲2、下一冲3和下二冲4,所述在阴模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阴模1的模腔5,所述下二冲4穿入下一冲3内,所述上冲2的下部和下一冲3及下二冲4的上部分别穿入模腔5内,所述模腔5、上冲2的下端面、下一冲3及下二冲4的上端面所围成的空间形成定位销形状。
进一步,为了方便的将上冲、下一冲和下二冲与压机连接,所述模具还包括上冲座6、下一冲座7和下二冲座8,所述上冲2的上部与上冲座6连接,所述下一冲3和下二冲4的下部分别与下一冲座7和下二冲座8连接;其中,所述上冲2的上部通过上冲压盖9与上冲座6连接,所述下一冲3的下部和下二冲4的下部分别通过下一冲压盖10和下二冲压盖11与下一冲座7和下二冲座8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模腔5内加入金属粉末,压机带动上模板下移,上模板的下移带动上冲2压入模腔5内压制金属粉末成型为摩托车定位销,阴模1和下二冲4以及下二冲座8下移,使得压制成形的摩托车定位销12脱出模腔5。
通过实际生产加工,本实用新型每分钟能够加工摩托车定位销十件,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分钟的生产效率是原有生产效率的10倍,而且还从两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一是将原有制造每件需要钢材28.5g/件,降至了9g/件,可节约钢材原料68%;按市场年需三百万件计算,每年可节约钢材58.5吨,按每吨钢材500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钢材原料成本29.25万元;二是将人工成本从原来的0.136元/件,降低至了0.055元/件,可节约人工成本59%,按市场年需三百万件计算,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24.3万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能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2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刀
- 下一篇:立式金属粉末连续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