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气化炉的出灰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2243.3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0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C10J3/5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气化 出灰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气化炉,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出灰斗。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农村焚烧秸秆和使用老式柴炉的现象已然存在,也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温式气体。目前生物质能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废弃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作为能源用途。另外,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中的绝大部分也可以作为能源用途。
生物质气化炉制造的生物质燃气属于绿色新能源,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生物质燃气产生的原料为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及一切可燃性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生物质燃气可解决全天生活用能(炊事、取暖、淋浴),并且像液化气一样燃烧,完全可以改变我国农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取缔传统柴灶,替代液化气。另外,生物质燃气在工业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工业燃气使用,而且还可以供给发电设备做发电之用。
现在的生物质气化炉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小型气化炉在使用时焦油易堵管道和开关,用时有异味散发等,同时由于小型气化炉的用户比较分散,其使用过所产生的废渣、焦油水乱倒,造成二次污染。
出灰斗是生物质气化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灰渣要从出灰斗排出。现有技术中的出灰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容易积灰、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出灰斗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温度会被灰渣加热的非常高,工人一不小心碰到就容易被烫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一些出灰斗还存在密封问题,影响到气化炉的整体可靠性、安全性及气密性能,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炉上的出灰斗,其结构巧妙合理,上部可以与灰盘机构连接密封,干灰下落顺利,不会出现积灰,并且出灰湿度及温度低,便于包装,方便收集再利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生物质气化炉的出灰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法兰和法兰管,外筒和内筒为锥形结构,它们的上端边沿焊接固定在法兰下表面上,外筒与内筒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内筒下端开口为出灰口;所述外筒和内筒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法兰管,两侧法兰管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法兰管用于进气管路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保温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灰斗的锥度为45~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灰口为矩形,所述内筒下半部分的内壁设为四个平面,该四个平面分别对应矩形出灰口的四条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法兰的上表面上焊接有同轴设置的内圈和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环形水封槽,该环形水封槽用于与上方的灰盘机构上的环形水封刀配合,实现水密封;在环形水封槽侧壁上设有回水管,在环形水封槽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辊轮,所述支撑辊轮通过其底座支撑,用于支托上方的灰盘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灰斗的中部设有观察孔,所述出灰斗的下半部分设有检修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合理,上部可以与灰盘机构连接密封,干灰下落顺利,不会出现积灰,并且出灰湿度及温度低,便于包装,方便收集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圈、2-外圈、3-支撑辊轮、4-底座、5-法兰、6-法兰管、7-内筒、8-外筒、9-观察孔、10-隔热保温材料、11-检修孔、12-出灰口、13-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生物质气化炉的出灰斗包括外筒8、内筒7、法兰5和法兰管6,所述外筒8和内筒7为锥形结构,它们的上端边沿焊接固定在法兰5下表面上,外筒8与内筒7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10,所述隔热保温材料10优选采用硅酸铝纤维,所述内筒7下端开口为出灰口12;所述外筒8和内筒7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法兰管6,两侧法兰管6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法兰管6用于进气管路通过。为了确保干灰下落顺利,不会出现积灰现象,所述出灰斗的锥度α为45~80度。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出灰口12为矩形,所述内筒7下半部分的内壁设为四个平面,该四个平面分别对应矩形出灰口12的四条边。另外,所述出灰斗的中部设有观察孔9,所述出灰斗的下半部分设有检修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2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