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12119.7 | 申请日: | 201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童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国海 |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rfid 防伪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应对市场上日益猖獗的假冒伪劣现象,酒类、化妆品等商品的生产厂家都在其商品上应用了多种防伪技术,而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RFID以其标签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已成为商品防伪和物流管理领域中最有效的技术。射频识别系统由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组成,RFID读写器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发送出去,当RFID读写器进入RFID标签的读取距离时,RFID标签即会接收到该信号并将RFID读写器发送的电磁波进行反向散射耦合后返回给RFID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具有隐蔽性和不可见性,通常设置在瓶盖内。但另一方面,随着对商品包装的讲究,像酒类、化妆品等瓶装产品的塑料瓶盖上通常都会被镀上一层金色、银色或不锈钢色的金属膜,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美观,但对于瓶盖内置有RFID标签的产品,现有的瓶盖外镀覆的金属膜会对电磁波产生屏蔽,导致RFID系统无法工作,严重影响了对产品防伪和物流管理功能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旨在解决现有的金属镀膜瓶盖会对电磁波产生屏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所述瓶盖内置有RFID标签,所述瓶盖外有一 层不导电的金属镀膜。
所述金属镀膜层材料为铟或锡。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以铟或锡为镀膜材料,通过真空镀膜技术在瓶盖外镀覆一层不导电的金属镀膜,从而对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不起屏蔽作用,不会影响瓶盖内置的RFID标签与外在的RFID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同时,该镀膜层具有镜面反射效果,也保留了美化产品外观、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全部镀膜的外观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部分镀膜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导电RFID防伪瓶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铟或锡作为镀膜材料,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在整个塑料瓶盖外表面(如图1a所示)或者塑料瓶盖的部分表面(如图1b所示)镀覆一层金属装饰层1,该镀层任意两点间的电阻为无穷大,对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不起屏蔽作用,即不会影响瓶盖内置的RFID标签2(如图2所示)与外在的RFID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同时,该镀层具有镜面反射效果,也保留了美化产品外观、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塑料瓶盖的镀膜流程如下:首先要对塑料瓶盖表面进行前处理,主要包括涂层被覆处理和镀层被覆处理,涂层被覆的前处理包括塑料表面的除油处理,即清洗表面的油污和脱模剂,以及塑料表面的活化处理,以 提高涂层被覆的附着力,对于用聚苯乙烯或ABS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瓶盖,也可以不进行活化处理而直接进行涂层被覆;前处理完成后,在塑料瓶盖外表面上均有喷涂透明底处理漆,待干燥后通过真空镀膜机将铟或锡材料均匀镀覆到塑料瓶盖的表面,镀膜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自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国海,未经童国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2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