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2112.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0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大伟;刘明华;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0T8/17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安装 固定 汽车 抱死 制动 模块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
背景技术
装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车辆可有效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制动性能。ABS系统主要由ABS模块和轮速传感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安装在各车轮上的转速传感器实时监测各个车轮的转速,由ABS模块中的ECU计算出车轮的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ABS模块中的HCU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ABS模块一般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由于受发动机舱的空间大小限制,在发动机舱内所有部件都需要紧凑布置以节省空间。对于ABS模块来说,其安装固定支架的设计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结构简单紧凑;2减振降噪.;3.装配操作便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减振降噪的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
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结构如下:
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中部为L形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且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垂直于水平板的立板;所述水平板的横向端部向下弯曲,且弯曲处呈直角;所述水平板的纵向端部、左侧板的上部和右侧板的上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孔,且左侧板上的开口孔和右侧板上的开口孔相互对应,水平板的纵向端部的开口孔处、左侧板上部的开口孔处和右侧板上部的开口孔处分别设有橡胶垫圈,每只橡胶垫圈的两端内分别设有衬套;所述左侧板的下端和水平板的横向向下弯曲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倒U形槽口。
所述水平板的外侧转弯处和横向端部向下弯曲处设有连续的第一加强筋;左侧板为Z形立板,左侧板的向下弯曲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
所述水平板的中部开设有L形的减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在发动机舱内只需占有较小安装空间;
2.安装ABS模块使用的3个开口孔中均采用了橡胶垫圈和衬套的组合件设计,有利于减少和降低ABS模块工作时电机产生的振动与噪声;
3.本实用新型上采用了多处加强筋和翻边设计,有利于保证支架强度;
4.位于支架下部的2个用于将支架固定到车身上的安装孔均采用了倒U形槽口设计,使装配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安装橡胶垫圈的支架本体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支架本体1、水平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减重槽16、橡胶垫圈2、衬套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用于安装和固定汽车防抱死制动模块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的中部为L形的水平板11,水平板11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且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均为垂直于水平板的立板;水平板11的横向端部向下弯曲,且弯曲处呈直角;水平板11的纵向端部、左侧板的上部和右侧板的上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孔,开口孔的孔径均为14mm,开口宽度均为10mm,且左侧板上的开口孔和右侧板上的开口孔相互对应,水平板的纵向端部的开口孔处、左侧板上部的开口孔处和右侧板上部的开口孔处分别安装有橡胶垫圈2,每只橡胶垫圈2的两端内分别装有衬套3。左侧板12的下端和水平板11的横向向下弯曲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倒U形槽口。水平板11的外侧转弯处和横向端部向下弯曲处设有连续的第一加强筋14,水平板11的中部开设有L形的减重槽16。左侧板为Z形立板,向下弯曲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加强筋15。
安装ABS模块时,使用3个螺栓穿过3只橡胶垫圈2和衬套3的组合件及模块本体上螺栓孔,将模块固定到支架本体上。由于采用了橡胶垫圈和衬套的组合件设计,有利于减少和降低ABS模块工作时电机产生的振动与噪声。
安装时,使水平板11的横向向下弯曲端部的倒U形槽口和左侧板12的下端的倒U形槽口分别卡在车身上的两个凸焊螺栓上,然后分别用螺母进行打紧固定。由于采用了倒U形槽口和凸焊螺栓配合的结构设计,有利于装配过程中的定位和间隙调整,使操作更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2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车
- 下一篇:重型自卸汽车货箱登高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