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可伸缩旋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1064.8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1/08 | 分类号: | G05G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内饰可 伸缩 旋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汽车内饰旋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厂几乎对汽车的内饰旋钮均有GB11552或ECE-R21要求。在内饰旋钮露出面板的凸出端高度超过9.5mm,超出部分未超过2.5mm的情况下,为满足GB11552或ECE-R21的要求,行业内通行的做法是一律采用旋钮在378N作用力下能够溃缩脱落的方案,即对旋钮直接采用电位器或编码器成品部件,镂空旋钮下面的PCB,只留出数根连桥与周边主PCB连接,实现旋钮在378N作用力下溃缩脱落,使旋钮高度降低到9.5mm以下。
现有的溃缩脱落方案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由于受PCB材质、制作工艺的影响,溃缩力的变差较大,难以满足部分客户比较严格的溃缩力范围要求;二是当行车发生碰撞时,产品在受到378N的作用力下,旋钮就会溃缩脱落,但非碰撞情况下,如果乘员误动作也可能使旋钮发生溃缩脱落。只要旋钮发生溃缩脱落,旋钮部分或全部功能就会失效,驾驶员就需要对汽车进行维修,更换该零部件,导致消费者损失较大,资源浪费也大。
现有市面上的汽车内饰旋钮结构虽然有些能自动恢复,即当使旋钮发生溃缩的作用力消失后旋钮能够自动恢复到正常高度和工作状态,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缩回效果更好、自动恢复效果更佳的新型汽车内饰可伸缩旋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汽车内饰可伸缩旋钮结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中空旋转体和与中空旋转体连接的旋钮组件,旋钮组件的旋钮帽伸出于壳体,所述中空旋转体内设有弹性件,旋钮组件底部抵住弹性件。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上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述中空旋转体内设有导槽,在旋钮组件底部外周设有与导槽配合的凸肋;上述中空旋转体内还设有限位槽,在旋钮组件底部外周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卡扣。
更进一步,上述壳体包括面盖和与面盖扣合连接的底盖,旋钮帽伸出于面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保证旋钮组件具有周向旋转和轴向伸缩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在中空旋转体内设置弹性件,使旋钮组件底部抵住弹性件,旋钮组件在受到378N作用力时,旋钮组件底部的凸肋沿中空旋转体内的导槽向下移动,从而使旋钮帽伸出壳体的高度可以缩回到9.5mm以下,实现安全目标,并且即使发生多次碰撞,旋钮组件亦不会被损坏,柔性缩回效果更佳;当外力消失后,旋钮组件在弹性件的自身弹力作用下可自动恢复到正常高度和工作状态,旋钮组件自动恢复效果更好,保证旋钮组件不会发生功能失效,有效避免维修更换零部件,实现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揭示的汽车内饰旋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中空旋转体2和与中空旋转体2连接的旋钮组件3,旋钮组件3具有周向旋转和轴向伸缩功能,壳体包括面盖11和底盖12,面盖11和底盖12相互扣合在一起;在面盖11上设有导向孔,旋钮组件3的旋钮帽31通过导向孔伸出于面盖11;在中空旋转体2内设有导槽21,在旋钮组件3底部外周设有与导槽21配合的凸肋32,旋钮组件3底部凸肋32置于中空旋转体2导槽21中,导槽21与凸肋32的配合保证了旋钮组件3的正确导向;在中空旋转体2内还设有限位槽22,在旋钮组件3底部外周设有与限位槽22配合的卡扣33,卡扣33与限位槽22的配合保证了旋钮组件3不会从中空旋转体2上脱落。
本实施例中,在中空旋转体2内设有弹性件4,旋钮组件3底部抵住弹性件4,弹性件4可以选择压缩弹簧。当旋钮帽3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旋钮组件3底部凸肋32沿中空旋转体2导槽21向下移动;当作用力消失时,旋钮组件3底部凸肋32沿中空旋转体2导槽21向上回复位置,由于卡扣33在限位槽22处勾住,旋钮组件3在回复位置过程中不会从中空旋转体2上脱落,保证了旋钮帽31伸出于壳体1的设计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1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薄膜遮蔽结构的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控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