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口接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0528.3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6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云;郭双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云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3600 河南省新乡市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口接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用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造口接尿器。
背景技术
腹壁和腰侧人造口患者需要借助接便器来收集排出的尿液,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人造口接尿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粘贴式的,此种造口接尿器易脱落,接尿器与皮肤接触处容易发生炎症,同时佩戴时患者进行体位姿势的转换时受到一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造口接尿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口接尿器,包含有接尿漏斗、卡座、腰带和集尿袋,所述接尿漏斗的入口端设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圆形凸缘,所述凸缘为实心结构,凸缘间形成有凹槽;与造口皮肤相接触的凸缘与接尿漏斗入口接触处为平滑圆弧过渡连接,接尿漏斗入口处与漏斗斗体之间有一段倒锥状过渡结构体;在接尿漏斗斗体的上端设有凸出的柱孔,以及与柱孔连接在一起的孔塞;在接尿漏斗斗体的下端设有漏斗出口端,漏斗出口处连接有集尿袋。
卡座为环状结构,在环状外圈上设有固定腰带的耳孔,卡座套接于凸缘间的凹槽中或套接于倒锥状过渡结构体上,腰带通过卡座上的耳孔与卡座连接在一起。
接尿漏斗与集尿袋之间连接有导尿管。
接尿漏斗出口端设有向出口管中心凸出的挡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造口接尿器,结构简单,便于模具化大批生产,同时固定方便,接尿器漏斗上端的孔塞设计使接尿器的清洗更加方便,同时也起到了透气、排出腔体臭气的作用。由于卡座和接尿漏斗是活动连接,方便了使用者不同方位角度的转换,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人造口接尿器的接尿漏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1为卡座,标号2为孔塞,标号3为柱孔,标号4为斗体,标号5为漏斗出口,标号6为导尿管,标号7为集尿袋,标号8为里层凸缘,标号9为与造口皮肤接触的凸缘,标号10为腰带,标号11为挡缘,标号12为倒锥状过渡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人造口接尿器,参见图1-图4,包含有接尿漏斗,卡座1,腰带10和集尿袋7,所述接尿漏斗的入口端设有两层圆形凸缘8、9,所述凸缘为实心结构,凸缘间形成有凹槽。与造口皮肤接触的凸缘9与接尿漏斗接触处为平滑圆弧过渡连接,接尿漏斗入口处与漏斗斗腔之间有一段倒锥状过渡结构体12。在接尿漏斗的上端设有凸出的柱孔3,以及与柱孔连接在一起的孔塞2。在接尿漏斗下端设有漏斗出口端5,出口端设有防止尿液渗漏的挡缘,漏斗出口5处设有一个带螺纹的接头,接头另一端连接有导尿管6,挡缘被卡进螺纹接头和螺帽之间,充当密封垫,导尿管6连接有集尿袋7。
卡座1为环状结构,在环状外圈上设有固定腰带的耳孔,卡座套接于倒锥状过渡结构体12上,腰带10通过卡座1上的耳孔与卡座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患者将接尿器的入口对准人造口,然后用腰带固定此装置。当要移动接尿器的方位时,通过手拿接便器上端的柱孔3旋转接便器的转向。当冲洗或有透气需要时打开孔塞2。
实施例2:参见图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复,不同的是:接尿漏斗与集尿袋7直接连接在一起,中间没有导尿管6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云,未经张秀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0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床病人使用的便盆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外固定治疗骨折夹板的压力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