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纤维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7550.2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平;陈健;胡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江南电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10 | 分类号: | B01D24/10;B01D24/4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2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纤维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水处理过滤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纤维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纤维过滤装置蜂房滤芯、喷熔聚丙烯滤芯纤维装置采取的是不易清洗再生的方式,只能用于作为精密过滤或保安过滤的某些特殊场合。纤维球过滤器和刷形纤维过滤器等一些进口纤维过滤器因其结构和滤料装填的不合理,大大限制了纤维滤料的过滤效率,再生效果较差,出水水质相对颗粒滤料过滤器无明显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截污容量大、结构简单的高效纤维过滤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纤维过滤器,它包括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壳体内上部设置有固定孔板,下部设置有浮动孔板,固定孔板和浮动孔板之间连接有纤维束滤料。
进一步,所述的浮动孔板上设置有加强筋和加强凹穴。
更进一步,所述的过滤器壳体上连接有排气管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排污管道,过滤器壳体上开有压缩空气进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孔板上设置了加强筋和加强凹穴的结构,浮动孔板上的加强筋和加强凹穴是采用冲压形成的,使浮动孔板的重量无任何改变,不增加板厚的情况下,却提高了浮动孔板的强度和刚度,能够使浮动孔板保持平整不变形,不变形的浮动孔板使若干纤维束滤料沿轴向平行压实或完全伸展松散,达到调节纤维孔隙度的目的和满足高精度水质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过滤精度高,截污容量大,过滤周期长,过滤质量好,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过滤精度高:原水经混凝处理后,对悬浮物的去除可达到90%以上,出水浊度能控制在零度,并对细菌、病毒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2、过滤速度快:为传统过滤器的3~5倍,最高可达到50m/h。
3、截污容量大:为传统过滤器的2~4倍。
4、可调性强:过滤精度、截污容量、过滤阻力等参数可根据需要随时随意调节。
5、占地面积小:制取同样的水量,高效纤维过滤器的占地规模仅为传统过滤器的1/3~1/5,大大节约了基建投资。
6、吨水造价低:为传统过滤器的1/2~2/3%。
7、自用水耗低:仅为制水量的1~3%,一般情况下可用原水进行反洗。
8、不需要更换滤元:截污后可方便地用水进行清洗,恢复过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纤维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纤维过滤器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纤维过滤器,它包括过滤器壳体1,过滤器壳体1内上部设置有固定孔板2,下部设置有浮动孔板3,固定孔板2和浮动孔板3之间连接有纤维束滤料4。所述的浮动孔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3-1和加强凹穴3-2。所述的过滤器壳体1上连接有排气管道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和排污管道8,过滤器壳体1上开有压缩空气进口9。
如图3所示,所述的排气管道5上连接有排气阀20。所述的第一管道6的尾端分别连接有原水入口阀10和清洗出口阀11,所述的第一管道6上设置有第一取样管道6-1,第一取样管道6-1上连接有出口压力表6-1-1。所述的第二管道7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清洗入口阀12和清水出口阀13,所述的第二管道7中部连接有排空口阀14和第二取样管道7-2,第二取样管道7-2上连接有入口压力表7-2-1。所述的压缩空气进口9上连接有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包括空气入口阀15、第一消音器16、第二消音器17和风机18,风机18分别与第一消音器16和第二消音器17连接,第一消音器16与空气入口阀15连接,空气入口阀15接在压缩空气进口9上,第一消音器16与空气入口阀15之间设置有风机排空阀19。
高效纤维过滤器应安放在水平的基础上,用地脚螺栓固定好或焊在预埋在基础中的锚板上。设备安装好后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设备安装调整好后,即可安装各管口阀门和外部连接管路。阀门和管路安装前,应将管路内表面和法兰连接面清理干净,以防止铁锈和油污等脏物污染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江南电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江南电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7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OSG的电工电子虚拟实验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