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6211.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5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雷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游松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99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
背景技术
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产妇尤佳”。此外石蛙的蝌蚪还具有乌发、清毒接疮之功效,蛙卵则可明目,是传统医食兼用的名贵两栖动物。长期实用棘腹蛙能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增强记忆力,防止大脑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蛙的需求量大增,由于滥捕滥杀和环境污染,不少地方已到了濒于灭绝的地步,为了保护该种珍贵动物,并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人工养殖石蛙整套技术刚在近年内研究成熟,目前国内正是起步阶段,加之种源及技术推广和养殖环境、场地和水质的限制,几年内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不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供过于求的情况。为此,引进吸收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尽快形成养殖规模,抓住时机,先行一步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传统养殖石蛙存在两大技术难题:一是蛙卵采集难与孵化率低,二是蝌蚪变态率低。现大部分人工石蛙养殖户采用人工捞取蛙卵,利用薄木片在池内石块、池壁多处零散收集。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收集过程注意运作仔细,轻缓,木板紧贴接触面,防止刮破卵胶质,且产出的卵粒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因此,传统养殖在采集蛙卵阶段,浪费大量时间与劳动力,还不能保证卵的完整性。
传统养殖孵化作业为:孵化收集的蛙卵用塑料桶装,再转入孵化水泥池。也有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的。整个孵化过程中很难控制好池中水质PH值和溶氧量,因此,传统方法孵化率不高。
传统蝌蚪池底略倾斜,出水口调节水陆面积比,视蝌蚪变化情况,一般具有一定养殖经验才能做出准确调节,容易出现大量蝌蚪聚集在一起,特别是在变态期,导致一些蝌蚪大量死亡。因此,传统石蛙养殖产量相当低,效益不明显,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解决蛙卵采集难与孵化率低和蝌蚪变态率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由种蛙池、孵化池和蝌蚪池组成,种蛙池中间设食台和绿化带,食台和绿化带的周围设置环形水渠,所述水渠底面设为圆弧形,水渠中设置圆润石头、杉木蛙卵收集板和水泥制实心支撑管。所述种蛙池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孵化池的池底设置水底增氧管,池面设置杉木蛙卵收集板,所述孵化池地面设为水泥地面,孵化池内设有充氧机和孵化池出水口;所述蝌蚪池的池底设为漏斗形水泥池底,池底中间设置蝌蚪池排水孔,蝌蚪池内放入水草,最好以菖蒲为主,蝌蚪池池水深15-20cm,PH6.5-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提高种蛙产卵数量,集中收集和集中孵化石蛙卵块,提高孵化率,提高蝌蚪变态成活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养殖数量,且简单易操作,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种蛙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孵化池结构示意图;
图4是蝌蚪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种蛙池进水口,2、水渠,3、食台,4、绿化带,5、种蛙池出水口,6、增氧管,7、蛙卵收集板,8、孵化池出水口,9、充氧机,10、支撑管,11、蝌蚪池底面,12、蝌蚪池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仿生态石蛙养殖池,由种蛙池、孵化池和蝌蚪池组成,种蛙池中间设食台(3)和绿化带(4),食台(3)和绿化带(4)的周围设置环形水渠(2),所述水渠(2)底面设为圆弧形,水渠(2)中设置圆润石头、杉木蛙卵收集板(7)和水泥制实心支撑管(10)。所述种蛙池设有种蛙池进水口(1)和种蛙池出水口(5);孵化池的池底设置水底增氧管(6),池面设置杉木蛙卵收集板(7),所述孵化池地面设为水泥地面,孵化池内设有充氧机(9)和孵化池出水口(8);所述蝌蚪池的池底设为漏斗形水泥池底,池底中间设置蝌蚪池排水孔,蝌蚪池内放入水草,最好以菖蒲为主,蝌蚪池池水深15-20cm,PH6.5-7。种蛙池中设置杉木蛙卵收集板(7),能够集中收集蛙卵,然后放在孵化池中集中孵化,提高了种蛙产卵数量,集中收集和集中孵化石蛙卵块,提高孵化率;蝌蚪池如漏斗状,可以轻松控制水面面积,及时排出池内污物,保持水质洁净;有效减少池壁粘附蝌蚪现象,变态期可以不转移蝌蚪,只需在池中增加一台充氧机,保证水中的含氧量即可,从而减少变态期死亡现象,提高变态率。同时,曲面设计增加了池底面积,有效增加养殖密度,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率及产量。具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各项成活率,增加养殖数量,且简单易操作,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游松,未经雷游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6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