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过程中的配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6146.3 | 申请日: | 2012-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0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贺卫宁;胡远来;陆先镭;罗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丁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黄子平 |
| 地址: | 410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过程 中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过程中用的配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水处理过程中,无论是废水处理过程,还是给水处理过程,均需配水装置对经过“絮凝”的水进行配水,然后进入后续的沉淀处理。
现有配水装置的俯视结构见图3,有箱体6,箱体6内腔为配水渠7,箱体6的一侧壁上有进水口8,作业过程中,进水口8与絮凝池相通,箱体6的另一侧壁上有若干出水孔9,作业过程中,出水孔9与沉淀池相通。该配水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进入配水渠7内的水是在自由状态下流入沉淀池的,则靠近进水口8区域的水流流速较大,往往出现短流或射流现象而直接由邻近进水口8一端的出水孔9流入沉淀池,且部分流速大的水流与出水口相对的箱体另一侧壁(配水渠壁)发生冲击,而配水渠内其他区域的水则流速小,而且在流速小的区域往往存在多个流速几乎为零的涡流区;存在的不足是:其一,由于进水口区域的水流流速较大,水流进入配水渠后的大部分以较大的速度直接由邻近进水口8一端的出水孔9流入沉淀池,而配水渠内其他区域的水流流速小,导致配水渠内的水不能以较均匀的速度流入沉淀池,影响絮凝体沉淀和杂质分离效果;二是,由于进水口8区域部分流速较大的水流直接冲击箱体的另一侧壁,易导致大颗粒絮凝体被剪切破碎,对进入沉淀池后的沉淀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在配水渠内流速小的区域和流速几乎为零的涡流区会导致大量絮凝体沉降淤积,增加配水渠的排泥工作量及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过程中的配水装置,本配水装置可有效减少进水口区域的短流或射流现象,有利于配水渠内的水形成层流,使配水渠内的水以较均匀的流速流入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箱体内腔为配水渠,箱体的一侧壁上有进水口,作业过程中,该进水口与絮凝池相通,箱体的另一侧壁上有若干出水孔,作业过程中,所述的若干出水孔与沉淀池相通,在所述进水口的部位设置弧形配水板,该弧形配水板位于配水渠内。
由于在进水口部位设置弧形配水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弧形配水板对进水口处的水流进行分流,并改变绝大部分水流的流向,较有效地减少水流进入时发生短流和射流现象,大大减少水流直接冲击箱体另一侧壁的现象,使大颗粒絮凝体不被剪切破碎,有利于提高沉淀处理效果。
2、弧形配水板对进水口处的水流进行导流,并向配水渠的各区域进行较均匀地配水,提高对水流的整流效果,有利于配水渠内的水形成层流,可使配水渠内各区域进入沉淀池的水流流速基本均匀,有利于提高絮凝体和杂质的沉淀分离效果。
3、由于弧形配水板对进水口处的水流进行导流及较均匀地向配水渠各区域进行配水,有效消除流速几乎为零的涡流区,有效减少絮凝体在配水渠内的沉降淤积,可减少配水渠的排泥工作量及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并确定为摘要附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现有配水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
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为配水渠2,箱体1的一侧壁上有进水口3,作业时,进水口3与絮凝池相通,箱体1的另一侧壁上有若干出水孔4,作业时,出水孔4与沉淀池相通,在进水口3的部位设置弧形配水板5,该弧形配水板位于配水渠2内。
所述的弧形配水板5包括弧形段5a和平板段5b,弧形段5a的一端与进水口3相接,将进水口3分割为第一进水区3a和第二进水区3b,弧形段5a的另一端与平板段5b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段5a的板面覆盖第一进水区3a的水流面,其作用是使得由第一进水区3a进入的水流均沿圆弧形面流动,避免进入的水流与板面发生冲击,使得大颗粒的絮凝体不被剪切破碎,所述的弧形段5a宜为圆弧形段;所述平板段5b的作用是,使沿圆弧形面流入的水流过渡为平流状态,以消除旋状的涡流现象。
所述的弧形配水板5与箱体1连接,连接的方式不是唯一的。如图1所示,通过弧形段5a的侧端与箱体侧壁连接。
作业过程中,由第一进水区3a进入的水流则流入弧形配水板5前端的区域,由第二进水区3b进入的水流则流入弧形配水板5后端的区域;第一进水区3a和第二进水区3b的截面积需根据配水渠2的长度及进水口3的截面总面积而确定,第一进水区3a与第二进水区3b的截面积比一般为1.8~2.2:1。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工程塑料或不锈钢材质制作。试验数据表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配水渠内进入沉淀池时的水流速度的均匀度可提高1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6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生化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实验水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