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塑胶阴角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6064.9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段杰群;颜景峰;廖周雄;周建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铂砾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塑胶 阴角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阴角模,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塑胶阴角模。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建筑物阴角模有的采用木制阴角模、钢制阴角模或有铝制阴角模等。主要用于建筑物及桥梁墙面、立柱与楼面的转角的现浇成型模板与混泥土构件的预制模板。
木制阴角模是施工应用范围最广,既可做水平模板使用,也可做垂直模板使用。但木材资源受到限制,若大量使用,则会对自然界中的植被破坏较大,影响生态平衡。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费,国家大力提倡以塑代木、低碳减排的节能环保新政策,并且木制阴角模由于其易吸水、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使用周转次数少等缺点,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钢制阴角模虽然周转次数较多,但自身太重,须吊装,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铝制阴角模质量比钢制的稍轻,使用次数略多,但其造价高,造成建筑施工成本费用上升很多。
建筑阴角模在土建结构施工中及需要成型的领域是重要的施工工具。在结构施工中,建筑阴角模一般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因此提高建筑阴角模的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施工费用、节省劳动力、加快工程进度,还可以提高建筑水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质量轻、易于施工操作、使混凝土表面质量好、循环使用次数多、可回收利用等优点的建筑塑胶阴角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塑胶阴角模,该塑胶阴角模连接塑胶模板,塑胶阴角模包括由两个端面、两个垂直底面、两个侧面和一个圆弧表面组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卡孔,所述的圆弧表面的内面设有两排钢卡活动孔,所述的壳体的内部置有内加强筋。
所述的壳体的材料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所述的两个垂直底面为混泥土承载面。
所述的卡孔的直径为8.2mm,相邻卡孔间的间距为150mm。
所述的两排钢卡活动孔的一排直径为20mm,另一排直径为30mm,相邻钢卡活动孔间的间距为150mm。
所述的内加强筋设有2个,厚度为3mm。
所述的侧面上设有紧配盖。
所述的两个端面上的卡孔与塑胶模板面接触以钢卡将塑胶阴角模与塑胶模板连接形成一个高强度的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塑胶阴角模是由挤出机通过模具挤出成型后机器加工实现,它表面平面度高,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2)本实用新型阴角模的壳体内设有内加强筋,具有优越的强度、硬度、刚性和韧性;
3)本实用新型质量轻,拼接、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与混凝土脱模很容易,不需要刷脱模剂;
4)本实用新型可反复使用50次以上,材料可回收,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混泥土浇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塑胶阴角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塑胶阴角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塑胶阴角模的侧视图。
其中:1为壳体,2为卡孔,3为钢卡活动孔,4为内加强筋,5为端面,6为垂直底面,7为侧面,8为圆弧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塑胶阴角模,整体尺寸为900mm×150mm×150mm,包括由两个端面5、两个垂直底面6、两个侧面7和一个圆弧表面8组成的壳体1,其中两个垂直底面6相互垂直形成直角,圆弧表面8设置在该直角内侧,并与该直角对应形成弧形角,两个侧面7分别连接两个垂直底面6与圆弧表面8相对应的侧边,壳体1的材料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两个垂直底面6上未设置孔,为混泥土承载面,两个端面5上设有卡孔2,卡孔2的直径为8.2mm,相邻卡孔2间的间距为150mm,设置卡孔2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卡孔2,与塑胶模板面接触以钢卡将塑胶阴角模与塑胶模板连接形成一个高强度的整体。在施工过程中,两个侧面7是通过紧配盖盖住,以防漏浆。圆弧表面8的内面设有两排钢卡活动孔3,其直径为30mm、间距为150mm,设置钢卡活动孔3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钢卡的活动。壳体1的内部置有2个内加强筋4,内加强筋4的厚度为3mm,由于内加强筋4具有很好的增强承重能力,使塑胶阴角模的良好内部结构,有利于挤出成型。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铂砾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铂砾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60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张拉系统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现浇钢筋混泥土结构承重模板支撑顶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