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垃圾焚烧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5437.0 | 申请日: | 201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2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宁;潘慧敏;郑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田县绿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 地址: | 848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垃圾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小型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已日益成为一项重要事项,目前,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办法主要为焚烧,且垃圾焚烧炉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功能越来越全。现有的一种垃圾焚烧炉,在炉膛处的中上部设有上下连通烟道,在炉膛上与烟道平行的位置设有数个规则的出烟孔,连通至上烟道,上下烟道间设有隔板。下烟道连通总出烟口。在炉膛下部即炉排中心位置设有增氧管。投料口设在炉的最顶平面。根据垃圾焚烧处理的实验阶段的结果显示,烟气流程和焚烧结果是较为合理的。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经过长时间的连续作业,本产品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炉膛内储烟腔空间因顶内投料无法界定。
(2)中上部表里温度过高,下部内可用空间温度偏低,导致融流层热量流失速度快,出现下部焚烧不彻底,增加了融流层容积,导致了燃烧层向上移位现象,影响垃圾的正常焚烧量。焚烧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处理量受限。
(3)整个炉上下温度不协调,炉膛烟口周围的耐火泥附着点的金属钢板和烟道的内板容易腐蚀和氧化,炉膛与烟道结合部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且出现垃圾从上往下烧的不良现象。
(4)由于采用增氧管供氧,在炉膛内部有两个既不等温,又不等速的平行气流在炉膛内部发生接触和碰撞,从而导致在下烟道平行的炉膛内部易产生大量的结焦现象,严重影响炉膛氧气的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产品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垃圾燃烧层发生位移现象,增加垃圾焚烧量和焚烧效果,杜绝进料不当,避免由于结焦而影响烟气流程和炉膛内供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小型垃圾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由烟口连接弯管、下送对接烟口、变通管和烟气螺旋道外板组成的烟气螺旋道装置,进风构件,炉体,聚热风槽,烟气排放管,烟囱,冷却水导流板,所述聚热风槽由底面和两个等高且圆心重合的两个圆筒侧壁组成,所述内层圆筒侧壁具有一个开口,所述内层侧壁的开口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进风口,所述外层侧壁上相对内层侧壁上开口的位置以及对称的位置设置两个开口,所述内、外侧壁对应的开口处由两个侧板连接,构成炉体的进风道,所述聚热风槽设置在炉体的底部并与炉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聚热风槽与炉体底板围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空间,所述炉体包括保温层、内核层,所述内核层的剖面呈一个底部面积较大的不规则的椭圆形,所述内核层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气孔,所述保温层与内核层之间的空间构成隔热层,所述炉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于炉体向上倾斜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门销和门钩,所述炉体内部进料口与内核层连接处设置有导料条,所述保温层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总出烟口和两个相对称的清灰门,所述炉体底部设置与炉体内部相通的清渣门,所述清灰门和清渣门上分别设置密封门,所述炉体底板上靠近清渣门的位置设置通气孔,所述炉体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炉条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炉条上并向炉体内部延伸,所述烟气螺旋道装置设置在炉体顶部,所述烟气螺旋道外板和炉体围成的烟气螺旋道,所述烟口连接弯管一端通过变通管与炉体内核层的开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下送对接烟口与烟气螺旋道相连通,所述隔热层内部在进料口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上部隔板和中部隔板,所述上部隔板、中部隔板、炉体底板上清渣门的方向设有出烟口,其余位置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出烟口之间以及与总出烟口之间通过下送烟道连接,所述下送烟道与出烟口、总出烟口之间密封焊接,所述隔热层内下送烟道以外的空间为预热风道,所述炉体底板上与清渣门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设置连通聚热风槽的出气孔,所述烟囱与烟气螺旋道连通,所述烟气排放管设置在烟囱的侧壁上,所述冷却水导流板设置在烟囱底部,所述导流板下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烟气排放管的高度,所述进风构件设置在烟气螺旋道装置上与烟气螺旋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有进风口隔条。
进一步地,所述聚热风槽与炉体底板之间焊接密封连接,并在所述聚热风槽外层侧壁与炉体之间通过底部加固筋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炉体的三分之二高度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田县绿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和田县绿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5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