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4863.2 | 申请日: | 201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8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肖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鑫生 |
| 主分类号: | B63H20/14 | 分类号: | B63H20/14;B63H20/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360 回转 内外 双机 推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船、艇动力推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同步运行最佳推进和操纵效应并采用能大量节省功率(节省油耗)世界先进的对转桨技术船舶推进装置。
1.首次采用对转桨技术经过实践及理论证明节能值提高10~12%,航速和推进效率提高10%左右。适用于中小型各类船舶,游艇,并适合于浅水航道航行。
2.采用360°全回转机构使船舶原地回转,调头灵活,倒车比单桨快1.6倍,航行特别安全。当一条船安装2台推进装置时,可使两台机360°全回转角度同步电子全程操控。
3.主动力采用交流或直流电机,能正反转,故推进装置省去离合器,结构简单,节能值提高。
4.推进装置支架结构作重大改进,当对转桨受外力撞击的力由船体承受,起保护推进装置作用。
5.下箱体的线型材料,轴承作了改进。
6.除对转桨在平面内360°全回转外,还采用液压或电动升降使对转桨实现三维空间移动,发挥最佳效率。
7.本发明属于电力推进装置的领域,由于采用混合动力的电源用电模式,可以达到无碳或低碳排放。适用于中小型各类船艇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推进装置是由机舱内的内燃机连接具有正、倒车及变速功能的齿轮箱,通过中间轴、艉轴带动单螺旋桨,不具备节能效应。从造价看,传统推进装置都有长1.5~3m甚至更长的艉轴艉管系统,而且重量大,成本高。此外齿轮箱噪声,振动大,齿轮传递功率损失大,轴承负荷大,结构复杂。更主要是传统技术的齿轮箱难以实现对转桨工作方式和技术要求。
本发明前申请的发明专利“360°全回转对转桨推进装置”(专利号:ZL200410052768.X)适用于内河中小型商船、客船、工程船、渔船,该专利电力推进的360°全回转机构是水平布置,故用在游艇或内河小船上因位置排列上困难,显得不够紧凑,而2010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020247439.1)其360°全回转机构改为直立式布置比较紧凑,但固定支架外形尺寸仍较大,当船舶吃水变化时,整体结构仍欠合理、紧凑;对于安装2台机组的推进装置其360°全回转同步问题未提出解决方案及具体办法。此外下箱体线性欠佳,操舵力矩偏大,阻力较大,外观欠美观。此外,对转桨仅能在平面内作360°全回转二维运动,未能达到上下运动即三维空间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包括固定在船艉部的舵桨回转体,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中间传动轴的第一传动链,驱动桨舵回转体中的回转部分的第二传动链,对转桨作三维移动的液压升降或电动升降机构;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同步运行电子操纵驱动机构及与主电动机连接的高弹性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使用节能的对转桨和360°全回转机构倒车快,航行安全,使用电力推进装置采用混合动力的电源用电模式达到无碳和低碳排放。
1.本发明是在多条不同类型船舶安装对转桨先后长达十年的测试及航行实践基础上,证明其节能值提高10~12%,航速和推进效率提高10%左右。
2.本发明另一核心技术是对转桨在平面内实现360°全回转,采用带编码器的专用电机、减速机和减速齿轮完成,从而使船舶原地回转,调头灵活,船舶航行在任意方向都能达到最大推力,最佳节能值。最重要是船舶倒车采用对转桨在平面内旋转180°开顺车来实现,其倒车速度比传统单桨倒转快1.6倍左右,使航行更安全。
3.推进装置主动力采用交流永磁变频调速或直流永磁无刷调速电机,因电机能正反转,故与柴油机作主机的推进装置相比由于省去离合器,结构更简单,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噪声低,工作平稳,节能值略高。
4.整个推进装置上固定支架结构上作了重大改进,比以往任何产品更新颖、紧凑、拆装方便、可靠。其推进力及振动由原来支架承受改由船体承受,特别是当对转桨受外力撞击时其撞击力也由船体承受,可有效地保护推进装置免受损伤。
5.为减少阻力、操舵扭矩、减轻重量,对下箱体线形及内在零部件作了重大改进,首先是下箱体呈流线型,上部为机翼型,表面光洁,清楚,美观,平滑,边缘整齐,其次是采用优质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耐蚀,耐磨,强度高。并采用GGB高品质轴承替代传统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鑫生,未经肖鑫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4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