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婴幼儿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2870.9 | 申请日: | 201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贾伟东;袁冲;万长成;覃吕;向波;蔡静;祝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B7/04 | 分类号: | B62B7/04;B62B7/12;B62B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婴幼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婴幼儿车,涉及一种集婴儿推车、简易摇篮、学步车、儿童电动车于一身的多功能婴幼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婴幼儿车,依据孩子成长历程为主线大致可分有婴儿推车、学步车、儿童电动车、儿童自行车等。总的来看其基本上是一些功能单一、使用周期短的单个独立体;而相应的婴幼儿车方面的设计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事故仍频有发生,而且智能化程度不高,使用时对家长仍有很高依赖性。为解决前述安全隐患、家长劳动强度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多功能婴幼儿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婴幼儿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1)家庭必备婴幼儿车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用途单一,使用周期短,其中学步车尤为突出,使用几个月便成了闲置品,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婴儿推车的使用和其它婴幼儿车产品有重叠部分,某些情况下会几乎同时用到学步车和婴儿推车,而现有产品为功能单一的独立体,不能实现其二者的自由转换,增加了大人出门带很多行李的烦恼,限制了大人、孩子的出行活动范围;(3)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婴儿推车上的刹车系统为直接抱死并且对大人的依赖性较大,若大人因疏忽未按下锁扣而离开,遇到斜坡时无法处理此时的突发情况;(4)使用学步车阶段,孩子可能会撞及到花瓶、热水瓶、稳定性不好的立式家具等危险物品,因而在使用现有学步车时,大人需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增加了大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功能婴幼儿车,包括婴儿床组件、车体组件,所述的婴儿床组件位于车体组件上方,二者通过固连于床体组件底框架上的卡件相连接。
婴儿床组件包括:在床体上边框处安装的蚊帐支撑框架,其U形杆一和U形杆二通过定位销钉与床体上边框相连;在床体下边框处通过定位销钉连接的弧形推手;在床体前部上边框处安装有通过卡槽连接的餐盘;在床体前下边框处安装有通过合页连接的旋转板;在床体底部边框安装的调位装置,其中曲杆与固连于下边框上的横杆通过限位弹簧连接,然后其端部抵在U形内框上并和固连于床体下边框上的棘轮相配合;同时配有与床体配合使用的扎带和限位带。
车体组件包括:在车体后框架处安装的电源、控制电路板、直线推拉式电磁铁;在车体前轮处安装有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线相连接的直流减速电机,其通过微型电磁离合器与前轮转向系统直接连接,连杆与曲柄构成双曲柄,并和锥齿轮组配合组成前轮转向系统;在框架左中右三个方向上安装有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线相连接的距离传感器;在上下框架之间安装有U形杆一和U形杆二,二者在交叉处通过可动铰链连接,U形杆二的开口端与下框架杆通过铰链连接,闭口端与固连于车体上框架处的定位件配合,U形杆一的开口端与下框架杆通过滑动套筒连接,闭口端铰接于上框架;在后轮轴上装有与电路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单向自锁制动装置、轮毂电机;同时配有与控制电路板相配合使用的遥控器。
所述的床体长度稍大于车体上表面的长度。
所述的车体前端稍低于后端。
所述的遥控式单向自锁制动装置受约束于遥控及电子控制系统,其由直线推拉式电磁铁提供动力实现刹车与分离。
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安全: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使引步车具有智能化的避障及远距离控制柔性刹车的能力,克服现有引步车存在的安全隐患;(2)方便省事:减轻家长的劳动强度;(3)经济:通过对各部分结构的充分利用,延长使用周期,同时减轻人们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婴儿推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床体实现为简易摇床示意图。
图4为床体底部的调位装置示意图。
图5为学步车结构示意图。
图6为儿童电动车实现示意图。
图7为单向自锁制动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28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