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02003.5 | 申请日: | 2012-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俭亨;李海;须晓华;秦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3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旋转体 焊接 漏电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体焊接时的漏电流接地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旋转物体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接的漏电流一般都是通过旋转物体的驱动装置流向大地,采用该方式极易造成驱动装置内的例如齿轮以及轴承等部件产生打火和点蚀等不良现象,上述不良现象会对驱动装置本身带来一定的危害,导致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或甚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旋转物体进行焊接时的漏电流一般都是通过旋转物体的驱动装置流向大地,导致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或甚至损坏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能够使焊接的漏电流直接流向大地,避免焊接漏电流对旋转物体的驱动装置产生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包括支架、碳刷、弹性部件、压板、螺栓、垫片以及接地导体,所述支架靠近旋转体的一侧开有碳刷通孔,支架靠近接地导体的一侧开有接地通孔;所述碳刷穿过碳刷通孔,碳刷的一端与旋转体的旋转侧相抵,碳刷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压板相连,所述压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碳刷通孔的直径大于碳刷的直径;所述碳刷与弹性部件相连的一端通过电缆与接地通孔相连,所述垫片设于接地导体与接地通孔之间,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电缆、接地通孔以及垫片,并与接地导体相连。
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包括支架、碳刷、弹性部件、压板、螺栓、垫片以及接地导体,所述支架靠近旋转体的一侧开有碳刷通孔,支架靠近接地导体的一侧开有接地通孔;所述碳刷穿过碳刷通孔,碳刷的一端与旋转体的旋转侧相抵,碳刷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压板相连,所述压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碳刷通孔的直径大于碳刷的直径;所述碳刷与弹性部件相连的一端通过电缆与接地通孔相连,所述垫片设于接地导体与接地通孔之间,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电缆、接地通孔以及垫片,并与接地导体相连。采用螺栓可以将支架通过接地导体与大地固定,并且碳刷通孔的直径大于碳刷的直径,使得碳刷与支架之间有间隙,碳刷能自由活动,在此前提下,弹性部件可以将碳刷顶在旋转体的旋转侧,保证碳刷与该旋转侧能够可靠接触,最终确保旋转体旋转侧与接地导体之间有效的电气相连,起到很好的导通漏电流的作用,从而避免焊接漏电流对旋转物体驱动装置内部的齿轮以及轴承等部件因打火而产生的损伤,延长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旋转体的焊接漏电流接地装置10包括支架11、采用铜碳复合材质制成的碳刷12、弹性部件13、压板14、螺栓15、铜垫片16以及接地导体17,支架11靠近旋转体20的一侧开有碳刷通孔111,支架11靠近接地导体17的一侧开有接地通孔112,碳刷12穿过碳刷通孔111,碳刷12的一端与旋转体20的旋转侧相抵,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13与压板14相连,压板14与支架11固定连接。其中,碳刷通孔111的直径大于碳刷12的直径。碳刷12与弹性部件13相连的一端通过电缆18与接地通孔相连,铜垫片16设于接地导体17与接地通孔112之间,螺栓15依次穿过电缆18、接地通孔112以及铜垫片16并与接地导体17相连。较佳地,弹性部件13可以采用弹簧。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2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终端多频天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