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磁性杂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1750.7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军;沈豫浙;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1/12 | 分类号: | B03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杂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粮食清选机械设备的去磁性杂质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在生长、收割、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都会有杂质混入,这些粮食中的杂质随着粮食进入加工厂后不仅会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而且容易加快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的会损坏加工设备的零部件,甚至造成故障和事故。对于泥沙、石子等杂质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清理方法和设备,而对于一些金属杂质,铁钉、螺母、铁屑等磁性杂质,虽有专门的磁选设备,如永磁滚筒、磁钢、永磁箱等。专门的磁选设备可清除前道工序中残留的磁性杂质,对下道工序有一定的去杂效果,但是对其它工序中可能混入的磁性杂质无法在当道工序清除。目前现有的粮食清选机、去石机、输送机和提升机等粮食处理设备中均没有配背去除磁性杂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清理效率和效果的去磁性杂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去磁性杂质装置,由磁性滚筒、皮带I、电动机、支架、皮带II、清理滚刷、集杂仓和刮板组成。其中,所述的磁性滚筒和集杂仓安装在支架上;清理滚刷安装在集杂仓内,且位于磁性滚筒的下方;电动机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带轮,电动机通过皮带I和皮带II与磁性滚筒和清理滚刷相连;刮板安装在集杂仓内,且位于磁性滚筒的前方。
所述的磁性滚筒由滚筒、磁铁块、滚筒轴和第一从动带轮组成。其中,滚筒通过平键与滚筒轴相连接,滚筒内靠外表面处均布有不少于四根磁铁块,第一从动带轮固定安装在滚筒轴上。
所述的清理滚刷由刷滚、刷滚轴、刷片和第二从动带轮组成。其中,刷滚固定在刷滚轴上,刷滚外圆柱面上均布有刷片,第二从动带轮固定安装在刷滚轴上。
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去石机、粮食清选筛等清选设备的出料端。当粮食从本适应新型上方流出,经过本磁性滚筒时,粮食中的铁钉、螺母、铁屑等磁性杂质在磁场中会被磁化而被磁性滚筒所吸附,从而粮食中被分离出去。吸附在磁性滚筒上的磁性杂质在集杂仓内受到刮板的阻碍而堆积在磁性滚筒上,堆积后的磁性杂质在清理滚刷地作用下被刷入集杂仓底部,从而将磁性杂质从磁性滚筒上清理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清选设备对粮食进行清选的同时能够去除粮食中的磁性杂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清除效率高、清除效果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各种粮食清选设备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粮食清选设备不能去除磁性杂质的问题,提高了清选设备的工作范围,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由磁性滚筒;2.皮带I;3.电动机;4.支架;5.皮带II;6.清理滚刷;7.集杂仓;8.刮板;101.滚筒;102.磁铁块;103.滚筒轴;104.第一从动带轮;301.电机输出轴;302.主动带轮;601.刷滚;602刷滚轴;603.刷片;604.第二从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去磁性杂质装置,由磁性滚筒1、皮带I 2、电动机3、支架4、皮带II 5、清理滚刷6、集杂仓7和刮板8组成。其中,所述的磁性滚筒1和集杂仓7安装在支架4上;清理滚刷6安装在集杂仓7内,且位于磁性滚筒1的下方;电动机输出轴301上安装有主动带轮302,电动机3通过皮带I 2和皮带II 5与磁性滚筒1和清理滚刷6相连;刮板8安装在集杂仓7内,且位于磁性滚筒1的前方。
如图1所示,所述的磁性滚筒1由滚筒101、磁铁块102、滚筒轴103和第一从动带轮104组成。其中,滚筒101通过平键与滚筒轴103相连接,滚筒101内靠外表面处均布有不少于四根磁铁块102,第一从动带轮104固定安装在滚筒轴103上。
如图1所示,所述的清理滚刷6由刷滚601、刷滚轴602、刷片603和第二从动带轮604组成。其中,刷滚601固定在刷滚轴602上,刷滚601外圆柱面上均布有刷片603,第二从动带轮604固定安装在刷滚轴60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1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