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1579.X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江朝晖;叶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86 | 分类号: | D01H7/86;D01H1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5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桑蚕捻线丝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桑蚕捻线丝的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倍捻机对丝线进行加捻,传统加捻机的加捻装置主要由张力杆和张力杆上方设置的大卷块组成,大卷块固定张力杆上端设置的转轴上,且绕转轴进行匀速的转动,从而对布设在大卷块上的丝线进行加捻。由于大卷块的下端与张力杆的上端面相抵托,且两者都为塑性材料构成,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大卷块在转动时,大卷块的下端面就会与张力杆的上端面产生相对较大的摩擦阻力,影响大卷块的转动。一段时间后,大卷块和张力杆就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大卷块在转动时就会出现晃动和旋转速度不均,从而影响大卷块上布设的丝线的退解速度,使得丝线加捻的捻度不均或丝线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捻装置,大卷块与张力杆之间的摩擦阻力小,可有效防止丝线加捻时的捻度不均和丝线断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捻装置,包括对丝线进行加捻的大卷块,大卷块的下部设有张力杆,张力杆的上端面设置有转轴,大卷块通过其底端设置的柱形连接孔可转动的固定在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减摩部件,所述的减摩部件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连接孔的下端面和张力杆的上端面贴合连接。
通过在转轴上设有减摩部件,大卷块在转动时,其底面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大卷块转动更加匀速,保证加捻丝线退解速度均匀和减小丝线断开的几率,进一步使得丝线加捻的捻度均匀,增大倍捻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加捻装置,包括对丝线进行加捻的大卷块12,大卷块12的下部设有张力杆11,张力杆11的上端面设置有转轴111,大卷块12通过其底端设置的柱形连接孔121可转动的固定在转轴1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111上设有减摩部件13,所述的减摩部件1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连接孔121的下端面和张力杆11的上端面相贴合连接。通过在转轴111上设置减摩部件13,大卷块12在转动时,其底面所受的摩擦力大大减小,使得大卷块13转动更加匀速、稳定,保证加捻丝线退解的速度均匀和减小丝线断开的几率,进一步的使得丝线加捻的捻度均匀,增大倍捻机的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的减摩装置13包括位于连接孔121下部的减摩垫片131,所述的减摩垫片131的下方设有支撑垫片132,所述的减摩垫片131和支撑垫片132分别通过其中部开设的通孔固定在转轴111上。所述的支撑垫片132由铝制材料构成,支撑垫片132的上端面尺寸与减摩垫片131下端面尺寸相吻合,支撑垫片132的下端面尺寸小于其上端面尺寸。
通过减摩垫片131不仅降低大卷块转动时的阻力,而且大卷块的下端面磨损减小,增加加捻装置整体的寿命。支撑垫片132的上端面尺寸与减摩垫片131下端面尺寸相吻合,支撑垫片132的下端面尺寸小于其上端面尺寸。使得大卷块13与减摩部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保证大卷块12转动的平衡,下端面尺寸设置的小保证了张力杆的受力集中,减小张力杆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信达丝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1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编织布织网用强网络重旦尼龙6工业长丝
- 下一篇:一种喷丝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