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99280.3 | 申请日: | 2012-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B·曼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强 |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电池 加热 冷却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机动车,包括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以及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4),其中,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具有布置于其中的热源/热沉(2)和第一个泵(3),而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具有布置于其中待加热/冷却的电池(5)和第二个泵(6),
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至少一个阀(7)如下连接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使得同一个液态载热体流过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被实施为混合阀或者时钟脉控的换向阀(7),并且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和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之间的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4)的阀(7)和电池(5)之间还设置了热交换器(12)和/或储液罐和/或旋流器和/或长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2)被实施为被动式水/空气热交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2)与第三冷却/加热循环回路(1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通过燃料加热器(2)和/或通过内燃发动机(33)构成所述热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动机(26)和/或发电机(29)和/或逆变器(24,25,28)形成所述热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一个在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4)中被布置在阀(7)和电池(5)之间的用于电池(5)的充电器(3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一个平行于所述充电器(37)的旁通管路和至少一个用来选择性地传导载热体经过该充电器(37)或者所述旁通管路的阀(4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用于加热/冷却,并且将第三冷却/加热循环回路(13)用于冷却/加热机动车的乘客舱(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用来连接第一和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的阀(7)在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中被布置在用于加热/冷却乘客舱(9)的热交换器(10)与热源(2)之间。
12.一种运行机动车的方法,所述机动车包括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以及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4),其中,第一加热/冷却循环回路具有布置于其中的热源/热沉(2)和第一个泵(3),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具有布置于其中待加热/冷却的电池(5)和第二个泵(6),
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个阀(7)如下地连接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使得同一个液态载热体流过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阀(7)连接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其中,将在第二加热/冷却循环回路(4)中附加的与第三冷却/加热循环回路(13)相连的热交换器(12)关断,并且,在第二工作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阀(7)将两个加热/冷却循环回路(1,4)相互分开,其中,激活附加的热交换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未经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92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阻水橡套软电缆
- 下一篇:一种纯弯曲梁试验教学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