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渗碳热处理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7132.8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胡本洋;黄道伟;咸俊宝;杨兵;赵洪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3C8/22;C21D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渗碳 热处理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主减速齿轮热处理的齿轮渗碳热处理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齿轮工件加工中,齿轮工件全面齿部及外径尺寸加工到成品尺寸后再进行最终渗碳淬火、回火处理,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后转机加工车间对内端面及内孔进行精加工,齿轮工件在周期式可控气氛多用炉渗碳淬火、回火后,工件齿部分及工件的大端面不再机加,而是直接装机使用。通常渗碳淬火、回火处理采用的工装是制作一个耐热钢平面,工装中间带方孔,将主减齿轮平摆在其上,采用工件的大端面作为支撑,其不足之处是:齿轮在加热及渗碳过程中因大端面部位起到支撑作用,而使大端面畸变超差,使得废品率上升,造成制造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齿轮渗碳淬火、回火全过程中使用的齿轮渗碳热处理工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齿轮支撑架,所述的齿轮支撑架四周开设有支撑架安装孔,中间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支撑肋板相连,且靠近齿轮支撑架边界处通过支撑肋板与架体框相连,在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阶梯台面且上端设有倒角,所述的底盘为长方形,且四周开设有与支撑架安装孔对应的圆柱形工装角安装孔,底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长方形孔,所述的圆柱形工装角下端靠近端面处设有圆形凸台,圆柱形工装角位于凸台下方的部位插接在圆柱形工装角安装孔内,位于凸台上方的部位通过支撑架安装孔依次串接有1-7层齿轮支撑架。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难度低;
2.齿轮支撑架的层数可以根据需要处理齿轮的数量调整,且安装简捷;
3.可有效抑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使齿轮经过热处理后仍保持较高的形位精度,降低废品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齿轮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圆柱形工装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向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6可知,本发明包括齿轮支撑架3,所述的齿轮支撑架3四周开设有支撑架安装孔4,中间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通过支撑肋板7相连,且靠近齿轮支撑架3边界处通过支撑肋板7与架体框6相连,所述支撑柱5上开设有阶梯台面且上端设有倒角,所述的底盘1为长方形,且四周开设有与支撑架安装孔4对应的圆柱形工装角安装孔9,底盘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长方形孔10,所述的圆柱形工装角2下端靠近端面处设有圆形凸台8,圆柱形工装角2位于凸台8下方的部位插接在圆柱形工装角安装孔9内,位于凸台8上方的部位通过支撑架安装孔4依次串接有1-7层齿轮支撑架3。
所述的齿轮支撑架3最上排和最下排的支撑柱5通过互成120°的支撑肋板7连接,中间的支撑柱5通过互成90°的支撑肋板7连接。
所述的圆柱形工装角2位于凸台8上方的部位为十字花型结构。
本发明是将低碳合金钢的齿轮工件11摆放到齿轮支撑架3的支撑柱5和支撑肋板7上面,齿轮工件11通过其内端面采用支撑肋板7支撑,齿轮工件11大端面是悬空的,齿轮支撑架3上的各支撑柱5和支撑肋板7是依据齿轮工件11内端面及内径尺寸大小均布设计,圆柱形工装角2位于凸台8下方的部位插接在圆柱形工装角安装孔9内,位于凸台8上方的部位通过支撑架安装孔4依次串接有1-7层齿轮支撑架3,齿轮支撑架3的上下层采用齿轮支撑架3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柱5支撑,保证齿轮工件11在加工全过程中大端面不接触本工装,彻底消除了以往齿轮工件11端面起支撑作用的工况,避免了在升温、加热、保温过程中,因工装本身畸变使工件在高温状态下造成大端面变形超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7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