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萘丁美酮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3438.6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平章;吴洪;谢晓兰;吕凤娇;姬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武汉罗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9/255 | 分类号: | C07C49/255;C07C45/6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萘丁美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萘丁美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萘丁美酮是一种新型非酸性非甾体抗炎药,属前体药物,主要用于风湿病的治疗,其体内主要活性代谢产物能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该药对胃的刺激远小于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连年大幅增长,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近几年关于萘丁美酮的工业制备方法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US5750793A;EP0792860A1):
此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溴的存在,催化加氢温度高,时间长,压力大,同时催化剂回收难度大;三废难处理;总收率低。
方法二(CN1982274A):
此方法的缺点是:用原料6-甲氧基-2-奈甲醛与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制得,制备工序复杂、总收率低、成本高。
方法三(US4221741A;US4247709A):
此方法的缺点是:总收率为80%左右,但原料贵,且不易得,因而成本高。
方法四(Journal of Catalysis,2007,223-230):
此方法的缺点是:采用多相溶剂,废水多;第一步Heck反应需要严格的氮气保护,工序复杂;反应中还要用到价格昂贵的钯催化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萘丁美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收率高、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萘丁美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6-甲氧基-2-萘甲醛溶解在丙酮中,用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0~40℃下反应4~6h;然后常压蒸馏浓缩,再往浓缩物中加蒸馏水稀释,并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中性,最后过滤,得到中间体;其中,所述6-甲氧基-2-萘甲醛、丙酮和氢氧化钠的体积比为6-甲氧基-2-萘甲醛∶丙酮∶氢氧化钠=6∶50∶1;
(2)将(1)中获得的中间体溶解于乙酸乙酯中,用所述中间体质量的5%的兰尼镍作催化剂,通氢气,并于20~30℃、0.1MPa-4MPa下搅拌5h,然后过滤,将滤液浓缩至一半体积,最后将剩下的滤液在0℃下重结晶即得萘丁美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工序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原料中含有溴元素时,氢化过程需高温高压问题,以及钯催化中的苛刻的实验操作要求等技术问题,使得整个工艺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收率高、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中萘丁美酮的核磁共振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萘丁美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6-甲氧基-2-萘甲醛溶解在丙酮中,用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0~40℃下反应4~6h;然后常压蒸馏浓缩,再往浓缩物中加蒸馏水稀释,并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中性,最后过滤,得到中间体;其中,所述6-甲氧基-2-萘甲醛、丙酮和氢氧化钠的体积比为6-甲氧基-2-萘甲醛∶丙酮∶氢氧化钠=6∶50∶1;
(2)将(1)中获得的中间体溶解于乙酸乙酯中,用所述中间体质量的5%的兰尼镍作催化剂,通氢气,并于20~30℃、0.1MPa-4MPa下搅拌5h,然后过滤,将滤液浓缩至一半体积,最后将剩下的滤液在0℃下重结晶即得萘丁美酮。
所述萘丁美酮的合成工艺如下式:
以下内容提供了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且不用于限制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实施例1
15公斤6-甲氧基-2-萘甲醛溶解在250升的丙酮中,在反应温度为20℃下搅拌,缓慢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升,继续搅拌4小时;常压蒸馏收集反应液中三分之二体积的丙酮,再往浓缩物中加蒸馏水约100升稀释,并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中性,即有大量的黄色固体析出,过滤得17.1公斤的中间体即4-(2-methoxynaphthalen-6-yl)but-3-en-2-one(4-(2-甲氧基萘-6-基)-3-丁烯-2-酮),收率为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武汉罗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师范学院;武汉罗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LED散热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管道转动约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