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盘及其摩擦环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93239.5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钱坤才;金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65/847;F16D69/04;C09D183/04;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及其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用的制动盘及其摩擦环。
背景技术
列车等交通运输车辆上通常使用制动盘依靠摩擦力进行刹车,制动盘在使用中温度会急剧升高,经常出现过热现象。过热将对制动盘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过热可能导致制动盘出现热裂纹、使用性能下降,过热还可能对与制动盘一起作为摩擦副使用的制动闸片产生异常磨损等,这些最终将影响制动性能,造成事故隐患。此外,不同的过热温度对制动盘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需要针对性的检修。
目前的制动盘使用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过热问题。由于制动后,制动盘的温度将会恢复至环境温度,所以,一般很难发现使用时是否出现过热现象,更加无法知道制动盘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究竟到达什么程度。因此有必要了解制动盘是否曾经处于过热温度,以及过热的程度,以便检查时加以注意,以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直观的显示其自身历史最高温度的制动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动盘,包括盘毂和摩擦环,盘毂和摩擦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摩擦环包括两个相对的环形部件,每个所述环形部件均具有外制动表面、外圆周表面和内表面,两个所述环形部件的内表面相对设置且通过多个散热筋相互连接,所述环形部件的内表面、外圆周表面、以及至少一个所述散热筋的散热筋表面,三者之一或其任意两者及其以上的组合具有示温涂层,所述示温涂层在环形部件的内表面、外圆周表面或所述散热筋的在散热筋表面的温度由低至高变化的过程中,到达各个预设温度时依次显示各个不同的相对应的颜色, 所述示温涂层由不可逆示温涂料制备而成,所述不可逆示温涂料含有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
粘结剂:40~45% ;
酞青蓝颜料:5~6%;
镉黄和镉红混合颜料:16~22% ;
填料:6~10% ;
二甲苯:20~30%;
所述粘结剂是耐高温硅树脂或环氧改性硅树脂;
所述填料是玻璃粉和氧化钛粉的混合物,由玻璃粉和氧化钛粉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有的所述散热筋的散热筋表面均具有示温涂层,所述示温涂层在散热筋表面的温度由低至高变化的过程中,到达各个预设温度时依次显示各个不同的相对应的颜色。
优选的,所述环形部件的内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具有示温涂层。
优选的,所述环形部件的外圆周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具有示温涂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筋的散热筋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具有示温涂层。
优选的,所述示温涂层的预设温度位于150℃~700℃之间。
优选的,所述示温涂层在150℃~700℃变色区间内,不同温度所对应的颜色为: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150~350℃时,颜色逐渐变浅;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350℃时,变为浅灰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390℃时,变为暗红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420℃时,变为黄棕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460℃时,变为棕红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500℃时,变为棕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550℃时,变为浅灰蓝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600℃时,变为黄绿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650℃时,变为草黄色;当温度由低到高达到预设温度700℃时,变为浅蓝色。
优选的,所述镉黄和镉红混合颜料中的镉黄、镉红颜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的组分比为1:3。
优选的,所述酞青蓝颜料为C.I.Pigment Blue15:6;在所述镉黄、镉红混合颜料中,所述镉黄颜料为颜料黄35或颜料黄37,所述镉红颜料为颜料红108。
优选的,所述各个散热筋以盘毂为中心向外辐射。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将盘毂和摩擦环固定连接的紧固件,或一体成型的连接到盘毂和摩擦环的钟形法兰,或将摩擦环可径向移动的连接到盘毂的径向弹性连接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