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样品中石棉含量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2315.0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学;颜景林;郑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样品 石棉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样品中石棉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石棉是6种具有商业用途天然纤维矿物的总称。石棉是指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和具有可纺性的矿物产品。石棉由纤维束组成,而纤维束又由很长很细的能相互分离的纤维组成。石棉可分为蛇纹石石棉(温石棉)和角闪石石棉(铁石棉、青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及直闪石石棉)两类。
石棉很早就用于织布,中国周代已能用石棉纤维制作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故有火浣布或火烷布之称。石棉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目前石棉制品或含有石棉的制品有近3000种,主要用于机械传动、制动以及保温、防火、隔热、防腐、隔音、绝缘等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化工、电器设备、建筑业等制造行业。
石棉可以分解成非常细的纤维,释放后,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被吸入的石棉常年积聚在人体内。人体长期暴露于石棉下可以导致以下疾病:肺癌,胸膜癌或腹膜癌,石棉沉着病(肺部石棉纤维结疤)、胃癌、直肠癌,口腔癌,喉癌等。因此,许多国家选择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危险性物质,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审视石棉的危险。
目前,国内外常采用K值法和全谱拟合法对石棉进行检测,此类检测方法的样品用量少,快速有效。但是基底效应严重,灵敏度不高,检出限差,只能满足石棉在1%以上含量的检测。因此如何降低石棉检测的基底效应的影响,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成为石棉检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石棉检测方法基底效应影响大,灵敏度低,检测限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样品中石棉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一定量石棉标准品,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异丙醇并进行研磨,研磨后将研钵中的溶剂及石棉全部转移至烧杯中,加入异丙醇,制成溶液,再用超声波振荡器充分分散,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母液;
B、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10mL、30mL、50mL的母液,用装有玻璃纤维滤膜的量筒式抽滤装置分别进行抽滤,抽滤后滤膜沉积物作为标准曲线试样;
C、将制备好的各个标准曲线试样固定在X射线衍射仪样品台上,测量锌基板及石棉衍射峰强度,按公式I=IX*f校正衍射峰强度,并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函数关系,其中R=sinθZn/sinθX;,为承载无试样滤膜的锌基板衍射峰强度,IZn和IX分别为承载试样后滤膜的锌基板的衍射峰强度和试样衍射峰强度;
D、称取适量待测样品,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异丙醇,制成待测溶液,用超声波振荡器分散,直至分散均匀,用装有玻璃纤维滤膜的量筒式抽滤装置抽滤,将抽滤后滤膜沉积物烘干后作为XRD分析试样;
E、根据XRD分析试样测得的特征峰,通过得到的标准曲线函数计算出样品 中的石棉含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和步骤E中的玻璃纤维滤膜为直径25mm、孔径0.45um的玻璃纤维滤膜。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分析精度高、准确度好,改善了基底效应的影响,检测限低,极大地提高了石棉检测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标准曲线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该工艺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施例对某样品中的石棉含量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A、称取10mg温石棉标准品,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少量异丙醇并进行研磨,研磨后将研钵中的溶剂及温石棉全部转移至烧杯中,加入100mL异丙醇,制成溶液,再用超声波振荡器充分分散,最后转移到1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母液;
B、用移液管分别移取5mL、10mL、30mL、50mL的母液,用装有直径25mm、孔径0.45um玻璃纤维滤膜的量筒式抽滤装置分别进行抽滤,抽滤后滤膜沉积物作为标准曲线试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2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