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1294.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宏润复合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04 | 分类号: | B22D1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滑动 轴承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发动机的不断加载提速,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各种材料以满足滑动轴承的要求。铜及其合金基自润滑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内燃机车、船舶、风电及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有研究表明,铜基合金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吸附强度的降低而在危险的摩擦状态下对轴颈造成破坏,建议更换为钢背铜基双金属滑动轴承来消除轴承的脆性破坏。另外,因轴承与基座的线胀系数不同,常常导致轴承发生移位而使整套设备产生故障,造成严重的经济与信誉损失。目前,国内外制作钢背铜铅合金双金属滑动轴承的工艺一般有静止浇注法、粉末烧结法、常规离心浇注法、感应加热·颗粒离心熔铸法等。静止浇注法工艺陈旧、生产率低、双金属间的粘接强度较低;粉末烧结法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但生产工序复杂、烧结层合金密度低、双金属间的粘接强度不稳定;常规离心浇注法的投资小,成本低,但产品质量与双金属间的粘接强度不够稳定;感应加热颗粒离心熔铸法所制产品的机械性能、双金属间的粘接强度以及疲劳强度均较高,质量可靠,生产成本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先将预制好的合格成分的合金颗粒装人钢壳内,置于中频感应器内且围绕轴心旋转,输人的中频感应器电流在钢壳上产生强大的表面涡流并逐层透入钢壳里层。
所述的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再使钢壳迅速升温熔化合金颗粒,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合金液均匀沾附于钢壳内表面上,同时使非金属夹杂物和金属氧化物分离出合金本体。
所述的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加热停止后进行外部快速冷却使合金液在极短的时间完全凝固于钢基体上并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从而得到粘结性能优良的双金属薄壁筒形毛坯。
本发明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均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织和性能优良,合金利用率高。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钢背铜铅合金双金属滑动轴承可完全取代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全铜合金滑动轴承,使用后可显著提高承载能力,并减少设计的几何尺寸,延长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先将预制好的合格成分的合金颗粒装人钢壳内,置于中频感应器内且围绕轴心旋转,输人的中频感应器电流在钢壳上产生强大的表面涡流并逐层透入钢壳里层。所述的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再使钢壳迅速升温熔化合金颗粒,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合金液均匀沾附于钢壳内表面上,同时使非金属夹杂物和金属氧化物分离出合金本体。所述的合金滑动轴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加热停止后进行外部快速冷却使合金液在极短的时间完全凝固于钢基体上并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从而得到粘结性能优良的双金属薄壁筒形毛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宏润复合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宏润复合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