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1075.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2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齐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51/06;H01B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抗刮磨无卤低烟 阻燃 烯烃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料,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配方。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多以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主要树脂基材,辅以少量的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来提高电缆料的耐高温变形性。然而这一类型的电缆料因为填充了大量的无机填料,在电缆成品的托运或者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刮白刮伤,影响到线缆的外观及使用性能。提高电缆料的表面硬度可以显著提高电缆的抗刮磨性,常以增加电缆料中LLDPE的含量来实现。但LLDPE的增加,使电缆料的流动性变差,容易表面熔体破裂,并且电缆挤出所需的负载增大,这是电缆生产厂家难以接受的。找寻新的树脂原材料成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塑性的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该电缆料应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及良好的加工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包含以下成分及质量份:
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是醋酸乙烯酯含量小于30%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熔体流动速率≤10g/10min。
一种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包含以下成分及质量份:
所述EPPE是高压茂金属聚乙烯。
所述界面相容剂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丙烯、丁烯、己稀以及辛稀中的任一种单体共聚物的马来酸酐接枝物。
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3g/10min。
所述氢氧化镁的中位粒径小于2μm。
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镁、聚乙烯蜡中的一种。
所述抗氧剂为1010,化学名称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选用EPPE作为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主要基体树脂,利用EPPE较高的表面硬度及优异的加工性能,可有效提高电缆成品的抗刮磨特性。
(2)选用EVA作为辅助基体树脂,可以明显提高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氧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EPPE、EVA、界面相容剂为基体树脂,采用氢氧化镁做阻燃剂,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组成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配方。
所述氢氧化镁优选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剂改性的化学合成法氢氧化镁,可外购获得。
EPPE产品(优选日本住友公司产品,牌号为GT050、GT140、CU2002)。
),又称易加工的PE,有着比LLDPE甚至LDPE(低密度聚乙烯)更好的加工性能,同时有着比LDPE更高的强度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通过配方优化,将大量EPPE用于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中,可以在不增大电缆挤出负载的前提下,使电缆成品拥有良好的抗刮磨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原料配方
二、材料特性
按上述配方制备的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拉伸强度15.6MPa,断裂伸长率180%,极限氧指数32%,体积电阻率3.2×1013Ω.m,邵氏硬度61D。
实施例二:
一、原料配方
二、材料特性
按上述配方和工艺制备的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拉伸强度15.2MPa,断裂伸长率200%,极限氧指数33%,体积电阻率3.3×1013Ω.m,邵氏硬度60D。
实施例三:
一、原料配方
二、材料特性
按上述配方和工艺制备的热塑性抗刮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拉伸强度16.3MPa,断裂伸长率170%,极限氧指数30%,体积电阻率5.5×1013Ω.m,邵氏硬度63D。
常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测试数据是:拉伸强度11.3MPa,断裂伸长率200%,极限氧指数32%,体积电阻率1.5×1012Ω.m,邵氏硬度53D。
经过上述对比可知,本发明获得的电缆料拉伸强度、邵氏硬度及体积电阻率明显优于常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