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角度式真空干泵的供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0004.0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龙;王光玉;张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角度 真空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式/角度式真空干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立式或角度是真空干泵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干泵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卧式真空泵已经具备了抽取很多介质的能力,但是对于容易发生沉积的或者混合介质的能力不足,依次推进了立式真空泵的发展,立式真空泵对于水蒸气等本身气体质量大于空气的介质具有先天优势,介质由位于泵上部的进气口经过泵抽取由位于泵下方的排气口排出,符合介质的流动特性。
干泵一般具有轴承转动系统,立式真空泵一般有两组轴承,分别在泵腔的上侧和下侧,两组轴承都需要润滑。干泵的动力系统中包括齿轮传动等传动机构,高速运转时必须使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和降温。
立式真空干泵的供油方式一般采用机油输送泵,用小泵将机油输送到轴承和齿轮位置,该系统较为复杂,并且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或角度是真空干泵的供油系统。该立式或角度是真空干泵的供油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达到较高的润滑效果,同时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角度式真空干泵的供油系统,包括油杯、泵轴及回油管路,其中泵轴上沿轴线设有输油孔,所述泵轴的下端开设有螺纹结构、该螺纹结构端插入油杯中,所述泵轴与轴承和齿轮连接的位置沿径向开设有与输油孔连通的甩油孔,所述回油管路将远离油杯的轴承的腔体与油杯连通;所述泵轴旋转,通过下端的螺纹结构将油杯内的泵油压入到泵轴的输油孔中,泵油通过泵轴上径向开设的甩油孔流到轴承和齿轮上,泵油完成润滑后通过回油管路流回到油杯中。
所述泵轴的下端外径与油杯的内径为间隙配合,所述螺纹结构为在泵轴的下端外圆周上开设外螺纹或在下端输油孔内壁开设内螺纹或在泵轴的下端设置内、外螺纹。
所述螺纹结构为在泵轴下端的输油孔内设有螺旋片。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使用螺旋式压油方式,将油从油杯压入油路中,达到较高的润滑效果,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回油管路;2为轴承;3为泵转子;4为油杯;5为齿轮;6为泵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油杯4、泵轴6及回油管路1,其中泵轴6上沿轴线设有输油孔,泵轴6的下端开设有螺纹结构、并该螺纹结构端插入油杯4中,泵轴6与轴承2和齿轮5连接的位置沿径向开设有与输油孔连通的甩油孔,根据需要将甩油孔设置不同的孔径。回油管路1将远离油杯4的轴承2的腔体与油杯4连通。泵轴6旋转,通过下端的螺纹结构将油杯4内的泵油输送到泵轴6的输油孔中,输送到轴承2和齿轮5的位置,泵油通过泵轴6上径向开设的甩油孔流到轴承2和齿轮5上,泵油完成润滑后通过回油管路1流回到油杯4中,油杯4确保位于油路系统的较低位置。
泵轴6的下端外径与油杯4的内径为间隙配合,保证螺旋结构在运转过程中保证泵油有较高的压力。
所述螺纹结构为在泵轴6的下端外圆周上开设外螺纹,或在泵轴6的下端输油孔内壁开设内螺纹,或在泵轴6的下端同时设置内、外螺纹,或在泵轴6下端的输油孔内设有螺旋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在泵轴6的下端加工出外螺旋式、内螺旋式或旋片式结构压油,通过泵轴6的输油孔将泵油输送到轴承2和齿轮5的位置,通过不同形式的甩油孔将泵油输送到使用单侧或双侧支撑轴承的泵的轴承2和齿轮5上,完成润滑。对于双侧支撑轴承的泵,泵油在完成远离油杯4位置的轴承2润滑后、经回油管路1返回油杯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0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