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爆模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8364.7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夏元友;顾金才;明治清;祝文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试验装置 | ||
1. 一种岩爆模型试验装置,由主机和液压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主机主要由基座、模型就位进退油缸(10)、承载框架(15)和约束门板(42)部分组成,所述模型就位进退油缸有两台,对称装在基座上面左部的两侧;承载框架(15)有多个,并排对齐装在基座上面的右部;在由多个呈马蹄形承载框架(15)构成的一个矩形的内腔中,左侧安装侧向定位梁(43),右侧安装侧向均布压力加载器(67),上部安装顶部均布压力加载器(16),底面安装用于模型就位的垫板(63);在第一个承载框架上安装约束门板(42)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15),在其左、右两边边的外侧均设有若干个侧部减重孔;在其顶部设有若干个减重孔,且在其顶部中心位置设有1个用于吊装的螺栓孔;在其底部的两端分别加工有2个通孔和1个螺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过螺钉固定承载框架,所述螺孔用于安装调平承载框架的螺栓;在其四个角上各加工有1个通孔,承载框架连接螺栓通过此通孔连接承载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自下而上排列的滑板支撑架底板(1)、油缸支座固定架(3)、滑板支撑架(4)、油缸支座(6)、模型就位滑板(11)、模型就位固定板(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支承架(4)为钢结构件,其侧部开有4个起减重作用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就位进退油缸(10)为标准件工程缸,每个模型就位进退油缸由两个油缸支座(6)支撑,每个油缸支座(6)通过油缸支座固定架(3)安装在滑板支承架4左端的两侧,并通过销轴衬套、销轴、销连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门板(42)部分,是在第一个承载框架(15)的侧部,通过约束门板支座(56)和约束门销轴(59)安装约束门板(42),在约束门板(42)前面用内六角螺栓安装压紧块限位板(66)和门把手(64),在约束门板(42)前面用螺钉固定装饰门板(40),在约束门板(42)后面用内六角螺栓安装约束挡板(3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门板(42)部分还包括:在第一个承载框架(15)的另一侧部,通过六角螺栓安装压紧块(52),压紧块的内侧安装有压紧弹簧(53),使压紧块(52)在压紧块支撑轴(55)上前后移动;在压紧块(52)的外侧安装有推力球轴承(50)、压紧螺母(49)和用于限制压紧块(52)转动角度的压紧块限位板(66);在压紧螺母(49)和压紧块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手柄(51),使压紧螺母(49)和压紧块(52)在压紧块支撑轴(55)上转动;约束门板(42)在模型块就位后关闭,通过压紧块(52)、压紧螺母(49)和压紧块限位板(66)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爆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块(52)和压紧螺母(49)通过压紧块支撑轴(55)与第一个承载框架(15)的另一侧部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定位梁(43)与侧向均布压力加载器(67)的空间高度以及固定螺孔的位置一致。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岩爆模型试验装置的用途,其特征是岩爆模拟试验装置可以在室内进行岩爆的复制和再现,通过模拟进行岩爆产生的机理、过程、条件以及有效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中的应用,其中模型块体尺寸为100×60×40cm,采用自平衡加卸载系统,实现大尺寸模型岩爆的模拟,进一步减小了因试样尺寸小而导致的明显尺寸效应;在所述均布压力加载器和液压控制系统作用下,实现多个方式的模型块加压与卸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未经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3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