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7792.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府梅;沈华;章丽萍;严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杭州飞利弘羽绒寝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蓬松 变形 寝具 产品 保温 性能 检测 设备 方法 | ||
1.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外置的便携式温度测试仪,其中,外置的便携式温度测试仪,用于非接触式测量寝具上表面的温度;
主机包括:
内部装有至少2组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中央热板(4),中央热板(4)的上表面为能够快速传热的第一小热阻层,中央热板(4)的侧面为绝缘材料层,中央热板(4)连接外设的热功率测量元件,由热功率测量元件测量所有第一加热元件消耗的总热功率,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中央热板(4)上表面的温度;
环形热保护装置(5),环形热保护装置(5)除上表面为能够快速传热的第二小热阻层外其余皆为绝缘材料层,在环形热保护装置(5)内部装有至少2组第二加热元件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形热保护装置(5)上表面的温度,中央热板(4)嵌设于环形热保护装置(5)内,中央热板(4)的上表面与环形热保护装置(5)的上表面平齐;
由绝缘材料制得的外围绝热槽(6),环形热保护装置(5)嵌设于外围绝热槽(6)内,外围绝热槽(6)的上表面与环形热保护装置(5)的上表面及中央热板(4)的上表面平齐;
待测试的寝具产品覆盖中央热板(4)、环形热保护装置(5)及外围绝热槽(6)的上表面;
空气层温度检测单元(7),包括2组以上空气层温度传感器和与其连接的支架,各空气层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选定点空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信号;
控制单元,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热功率测量元件、第一加热元件、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加热元件及空气层温度检测单元(7),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温度数据启闭相应的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二加热元件,使得中央热板(4)的上表面温度及环形热保护装置(5)的上表面温度稳定在一设定温度范围内,使得中央热板(4)进入稳态传热,稳态传热持续一设定时间段后,由控制单元关闭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二加热元件,并根据热功率测量元件、第一温度传感器、、空气层温度检测单元(7)及便携式温度测试仪获得的数据计算给出测量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热板(4)为长方体,其长a=500-1500mm,宽b=200-1000mm,高c=20-200mm;所述环形热保护装置(5)为长方环,其高度及中部长方槽的长和宽与中央热板(4)的相应尺寸相当,其宽度d=20-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热阻层及第二小热阻层均为亚光黑色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绝热槽(6)中部槽的内边缘上部与所述环形热保护装置(5)紧密配合,该槽的内边缘下部及底部以散布的支撑柱或横梁与所述环形热保护装置(5)及所述中央热板(4)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温度测试单元(7)在距离所述中央热板(4)高度e=500-1500mm范围内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蓬松易变形寝具产品的保温性能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的空气层温度检测单元(7)的测量精度为0.05-0.2℃或者读数的0.5-2%,时间响应速度为5-60ms;所述热功率测量元件的测量精度为读数的0.5-2%,时间响应速度为5-60ms;所述便携式温度测试仪的测量精度为0.05-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杭州飞利弘羽绒寝具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杭州飞利弘羽绒寝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77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