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6045.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9/02 | 分类号: | G01J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相干 特性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属于光纤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广泛运用于交通、建筑、电力、煤矿、石化、大坝等行业。而作为关键设备的窄带激光器被广泛运用于定位型的温度、振动探测传感系统之中。窄带激光器的自相干长度△c对定位型的温度、振动传感器的探测精度及定位精度有直接影响。
有公式:
其中△c为光纤激光器的自相干长度,λ为激光器波长,Δλ为带宽,c为光速,v为激光器频率(单位Hz)。可以得知窄带光源的带宽Δλ以及为激光器频率v都可以决定光纤激光器的自相干长度△c。激光器的带宽Δλ虽然由激光器的发光管决定,但是其驱动电路、信号放大电路都会对其带宽产生影响。同时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其带宽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出:如果探测到激光器的自相干长度,就可以反过来推测出激光器准确的带宽,给予光纤传感器的运用以有利的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达到由检测到的激光器的自相干长度来推出激光器的带宽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器、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反射镜、第一可调光延时器、第二可调光延时器、接收器、信号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耦合器分别连接反射镜、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接收器的输入端,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分析检测系统。
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器、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反射镜、包括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在内的多个可调光延时器、接收器、信号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耦合器分别连接反射镜、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最后一个可调光时器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接收器的输入端,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分析检测系统。
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器、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反射镜、第一可调光延时器、第二可调光延时器、延时光纤、接收器、信号分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耦合器分别连接反射镜、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延时光纤,延时光纤连接第二可调光延时器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光延时器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接收器的输入端,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分析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加可调延时器的个数即可达到检测不同自相干长度的激光器,通过增加一段延时光纤即可检测自相干长度达数千名的激光器。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例一:
一种激光器自相干特性的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器1、第一光纤耦合器2、第二光纤耦合器3、反射镜4、第一可调光延时器5、第二可调光延时器6、接收器7、信号分析检测系统8,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2,第一光纤耦合器2分别连接反射镜4、第一可调光延时器5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6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光延时器5和第二可调光延时器6的输出端共同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3的输入端,第二光纤耦合器3的输出端连接接收器7的输入端,接收器7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分析检测系统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6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