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白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700.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方东艳;卢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白云区新东方日用化工品厂 |
主分类号: | A61K8/49 | 分类号: | A61K8/49;A61K8/36;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胡杰 |
地址: | 51044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特别是涉及美白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肤色是皮肤生理上的表面状态、血流、水分、色素等各种成分经过复杂的结合而产生的,在一系列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黑色素。原本皮肤中的黑色素的作用是为了缓解紫外线对皮肤的的伤害。一旦出现黑色素合成过剩,皮肤就会出现斑点沉着,这是美容上的大问题。
造成皮肤黑色素生成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并且其生成原因相当复杂,研究结果基本上认为黑色素合成的过程如下,以细胞内的酪氨酸作为基质,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醌,从多巴醌变成多巴色素之后进一步氧化成5,6-二羟基吲哚和5,6-二羟基-2-羟酸,这些生成物聚合最终生成聚体黑色素。皮肤黑色素细胞组织将黑色素转移到表皮基底层细胞中,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而被带到角质层中,最后随角度化细胞脱落。若皮肤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出现皮肤黑色素。
一般地,皮肤美白剂就是通过作用于皮肤黑色素生成和代谢的过程中,抑制黑色素生成且符合安全规范的物质。目前的皮肤美白剂就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色素的氧化途径,从而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皮肤美白剂主要有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甘草黄酮、对苯二酚、维A酸、果酸、壬二酸及各种草药提取物。采用将上述美白剂单一或复合添加于美容化妆品中,以达到抑制酪氨酸酶活为直接作用机理。这种单一的抑制机理再加上活性物的渗透性不理想,使得这些美白产品的效果较差,而且这些大量的美白剂(如果酸类)在皮肤上又会引起很到的刺激性和过敏性,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渗透性好并能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美白组合物。
一种美白组合物,以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美白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咖马林 5~25%
赤松素 5~25%
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 50~9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白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咖马林 10~25%
赤松素 10~25%
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 50~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美白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咖马林 20%
赤松素 20%
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 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咖马林的提取方法为:取粗糠柴果实,加入所述粗糠柴果实10倍重量的氯仿为溶剂,加热回流,收集提取液并浓缩至干,得咖马林提取物粗品;所述粗品用无水碳酸钠溶液萃取3-5次,合并萃取碱液,用稀盐酸酸化,收集沉淀物,再将所述沉淀物用甲苯重结晶纯化,即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赤松素的提取方法为:取赤松树皮,加入所述赤松树皮10倍重量的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收集提取液并浓缩至干,得赤松素提取物粗品;将所述赤松素提取物粗品用己烷脱脂,然后用甲醇提取出可溶物,经柱层析洗脱并收集,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美白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美白化妆品,所述美白化妆品包括上述美白组合物,所述美白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用量为0.5~1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白化合物在化妆品中的用量为4~5%。
上述美白组合物,由咖马林、赤松素和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制备得到。咖马林、赤松素均为多酚类化合物,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抑制多巴醌变成多巴色素之后进一步氧化成5,6-二羟基吲哚和5,6-二羟基-2-羟酸的聚合反应,使大分子黑色素无法产生;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与角质细胞类脂骨架相互作用,松驰它们之间的结合力以至形成微细孔道,从而提高极性分子对细胞内通道的渗透性。咖马林、赤松素在促渗透剂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的帮助下,到达皮肤表皮深处。由于6-二甲氨基己酸十二烷基酯是细胞内酪氨酸有效溶剂,故对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有一定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白云区新东方日用化工品厂,未经广州市白云区新东方日用化工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