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187.7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20;A61K9/16;A61K9/14;A61K9/48;A61K9/00;A61P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结核 渗出 胸膜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结核病仍是全球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可防治的感染性疾病。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肺外结核中仅次于淋巴结结核第二常见的形式。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渗出性多见,其发生率占胸腔积液的54.8%。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引起的胸膜发生充血、渗出、坏死、增生及纤维化等炎性病理变化过程。渗出期以胸腔积液为主,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甚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研究表明,机体变态反应性增强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病理特点为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胸膜表面纤维蛋白原沉着,血浆蛋白在胸膜内积聚。
西医认为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直接损害胸膜或炎性产物如组织胺的作用,使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过系数增加,使出入胸膜腔水液失去平衡,入量超过吸收而产生,现代医学认为胸膜遭受结核菌感染后,其毛细血管充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在胸腔内形成富含淋巴细胞的渗出液,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胸水中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上形成纤维素苔是发生胸膜增厚和包裹的主要原因。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结核药物、激素、穿刺抽液引流和(或)胸腔注药等,通过口服抗结核药物和激素,并配合抽放胸水就能减少胸膜的损伤,虽然疗效尚可,但疗程长,显效慢,易产生胸膜增厚、粘连、胸水吸收不良等副作用,而且复发率高,治疗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对胶原纤维的降解作用下降,从而使纤维蛋白原、纤溶活性和胶原酶活性降低,促进胶原形成,致胸膜肥厚、粘连加速,甚至发展为脓胸,出现胸膜广泛肥厚和肺萎缩,引起限制性肺通气障碍,以至于部分患者被迫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这种治疗方式也不易彻底治愈、易复发或遗留后遗症。
在中医学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中医“悬饮”范畴,基本病因病机为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气郁滞,气不布津,饮停胸胁。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瘀血乃成所致,采用中医代替激素与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激素所带来的毒副作用,避免对患者肝部造成损伤,因此采用中药配合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发明就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方面,相对于西医治疗,可以减轻胸水吸收不良反应,缩短病程,减少胸膜粘连、胸膜增厚、胸痛,患者胸水吸收快,胸痛症状改善明显,发生胸膜肥厚或粘连的几率明显降低,从而克服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对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相对于西医治疗,其可以减轻胸水吸收不良反应,缩短病程,减少胸膜粘连、胸膜增厚、胸痛,患者胸水吸收快,胸痛症状改善明显,发生胸膜肥厚或粘连的几率明显降低,从而克服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对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款冬花、桑白皮、山药、甘遂、珠子参、枇杷叶、百部、大枣、旋覆花、功劳木、干姜、三棱、红花、紫苏叶、薤白、卷柏、首乌藤、化橘红、明党参、茯苓、薏苡仁、姜黄、五味子、葶苈子、玉竹、知母、鸭跖草、虎杖、南沙参、牵牛子。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